1.乌龟石
 
乌龟石是一只天然形成的石龟,在石龟身上有贝壳和海螺的化石,证明了他原系:“海底居民”能到这里来“做客”完全得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相传玉皇大帝得道之时幻化出龟蛇二将,龟将游至达蓬山,见满山奇花异草,景色怡人,便在此常驻。他熟知天文气象,常提前预示村民,使他们免受风雨侵袭。徐福东渡前有一次正要出海时,被龟将告知将有大风暴而躲过一难。但龟将却因触犯天条遭雷击而死,化为这座石龟,据说当天气变坏之时石龟会流泪并放出臭气,提醒人们不要出海。

 

 2、祈求坛
 原名千人坛,相传昔日秦始皇东游会稽,登山望秩以求神仙。至此,见群峰连延东入于海,乃命徐福立坛祈求处,也是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在此朝东北方向焚香祭海求仙的地方,意寓祈求徐福平安渡海到达蓬莱仙岛之意,因同时可容上千人祭拜,因此得名千人坛。现在原千人坛上重新建起一座祈求坛。

 

 3、求仙亭
  求仙亭位于祈求坛边,是徐福东观沧海、祭拜之处,相传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为顺利入海求得不死之药,每天在东方发白时命童男童女焚香祭海求神仙保佑。为纪念徐福东渡一事,故建求仙亭一座。

 

 
  4、炼丹洞
  
炼丹洞是一座天然的石穴,相传为徐福之师张仙修道炼丹之地。张仙在此炼成丹药后,“不予独夫”,仙足一蹬,跨到蓬莱仙岛去了。

 

 5、小休洞
 明天启《慈溪县志》载:“小休洞在县北三十里达蓬山,岑穴窈窕,秦始皇东游,欲自此航海达蓬莱。”此洞仅容一人横卧而入,洞内直横相穿,深达十余丈。一到冬天特别是下雪天,洞外白雪皑皑,洞口冒出一缕缕热气,象似神仙洞府,故有人称之为“仙人洞”。

 6、望火塘
  望火塘原址在达蓬山东北虎头山上,相传徐福出海后,一些老弱残兵便用巨石垒墙,伏如关口,中间是通道,塘内可堆木柴,夜间举火,白天浓烟弥漫,是为徐福返航指明航向。重建的望火塘只取其意。

 

 7、秦渡庵
  
秦渡庵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18年秋),原名“东渡庵”,是徐福后人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建,历经千年,于清顺治十七年被强盗抢劫后所毁。相传徐福曾在此命人砍柴割草、搭屋造舍、平整土地,开掘水井,修筑通往海口的道路,作渡海前的练习。中国著名徐福研究专家罗其湘肯定它是“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徐福东渡的历史遗迹”。自认为是徐福后裔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亲书“秦渡庵”三个字以示纪念,这座年代久远的被弃的秦渡庵成了徐福成功东渡的历史见证。

 

 8、古海洋贝壳化石
  
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将亿万年前的海洋贝壳嵌进了今日高山上的岩壁中。上古的海洋,徐福东渡的启航地,今日的旅游胜地,真正让人领略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9、仙人埠头
  
相传唐初达蓬山徐久堂有个徐姓樵夫,是徐福的遗民,一次到山上砍柴,在石坪旁遇到两位童发鹤颜的老人在下棋,便站在一旁观看,饿了捡起老人食过的残桃吃了几口便饱了,只见山上周围的草木一会儿青一会儿黄,等老人一局终了飘然离去才想起回家,但地上的扁担、柴绳、斧柄已经朽烂,回到家里也面目全非,不认识一个人,只听村民说百余年前有个徐姓太公上山砍柴一直没有回来。原来樵夫遇到的是两位神仙,下棋的地方就是仙人埠头。

 10、旗盘石
  徐福东渡前夕,秦始皇命人建造了旗盘,竖起一面杆高三丈三尺,幅宽丈余,上绣一石缸大小“秦”字,周围以虎头、麟、凤作衬的大纛旗,为徐福返航指示航向,后为渔人用来指引航标。

 

 11、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后人为缅怀徐福东渡这一历史事件而保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大约刻于唐宋间,故而十分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石刻面朝东南,高1.2米,宽3.5米,整幅画面展现“人马步金桥”、“鲤鱼跳龙门”、“麟凤呈祥瑞”等场面,表现了徐福率童男童女从达蓬山东渡出海的史实,也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反映徐福东渡的历史古迹。清康熙庚子年僧人惠初游览达蓬山时,在其中挖了神龛,并刻有“灵台自若”等字样。

 

 12、 龙门坊
  
在秦渡庵西的岗上,有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叫龙门坊,又名十八磨坊。徐福选定达蓬山为启航地后,从全国选了三千童男童女和诸工百作等,在达蓬山上安营扎寨,经秦始皇同意,就在这块山岗上建造茅舍,命石匠造磨,凿制捣臼和碾子,逐步办起了磨坊,因是皇家需要才建起来的,便命名为“龙门坊”。后到了唐贞观年间,大将尉迟恭在浙江抗击扶桑海寇,驻兵达蓬山,在龙门坊增设碾子,磨坊发展到十八爿,并且长期住有居民,人们又称这里为“十八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