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余银国
努力建设民生财政不断强化财政管理
“民生财政应是财政改革的新坐标。”余银国说,以民生事业发展促社会转型,以社会转型促经济转型。
努力建设民生财政。重点加大对全民社保、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科学性,确保财政增量优先向民生倾斜,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民生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缩小城乡差距,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中缩小群体收入差距。
“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慈溪经济,财政政策应全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余银国表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和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才能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另外,还应不断强化财政管理。一方面严格预算编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会议费、差旅费和车辆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提升管理绩效,要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
人大代表:莫志梁
释放改革能量创新驱动促转型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就有稳定、和谐和新气象。“目前,慈溪面临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关口,不断深化改革,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人大代表莫志梁在接受采访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谈了谈他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在我看来,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莫志梁说,结合我市实际,就要围绕“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这一总目标,把握“担当有为、实干为民”主基调,让更多的百姓在改革中分享红利。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莫志梁建议,政府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呼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力办好充分就业、教育普惠、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水环境改善、社会关爱、文体共享、交通提升、公共安全等10大类30项惠民项目。
莫志梁说,慈溪的经济支柱在工业,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是今后慈溪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他建议,政府应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专项行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促进专利增量提质。另外,针对改作风,莫志梁认为深入改进作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抓整改,要接地气、下功夫,既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又针对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既在营造大气候上兴实招,更在改变小环境上动真格。(记者何晨薇整理)
政协委员费洁: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为老百姓谋福利
“改革就是要为老百姓谋福利,如何让民生受益?关键要看能为老百姓做多少事情。”费洁说,随着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我们更要从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出发,真正让老百姓在改革发展中得实惠,让老百姓能够看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费洁告诉记者,2012年我市提出“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的战略总目标,重点关注改善民生,从生态、文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老百姓谋福利。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我市要着力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确保全市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的增长比例不低于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比例,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距;推进政府惠民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构筑多层次、高质量、普惠型的民生保障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探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和享受标准,推进分级诊疗,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2013年不少老百姓都吃过水的苦头,2014年我们应该结合省里启动的‘五水共治’行动,进一步加强民生水利建设,惠泽更多百姓。”
政协委员张昊昱:
让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接班人”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36个字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最新描述。”张昊昱对记者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发展再加速而不断深化改革,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和“四换工程”,而“四换工程”的基础是人。“深化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就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提供‘接班人’。”
张昊昱认为,职高生作为专业技能人才,是今后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然而目前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尚未完全打通,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重视度尚不到位,其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促进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教育改革已经十多年了,其中中职教育领域的不少人都在不断尝试、摸索,却一直缺少‘归类’,这就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对其进行重新梳理。”张昊昱说,不仅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通道,也要发挥中职学校的主体作用,建立教育内部质量提升通道,建立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学生和家长等为主体的“五位一体”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机制,并落实优惠政策,理顺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通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记者陈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