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包小笼包……”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面点课”在浒西社区假日学校开展,三十余名小朋友围在桌子前,用沾满面粉的小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食艺术”,教室里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先把面团揉成小碗状,放一勺肉馅,然后像这样用拇指和食指捏褶子。”志愿者王豪杰手持面团示范,只见他指尖翻飞,一个圆润饱满的包子便诞生了。孩子们瞪大眼睛,迫不及待地抓起擀好的面饼包了起来。“我的包子怎么包不住?”8岁的朵朵举着一只“鼓得炸开来”的面团,小脸皱成了包子褶。志愿者蹲下身,手把手教她调整馅料比例:“馅料不能太多,封口时拇指不动,食指转圈捏褶。”经过几次尝试,朵朵终于包出第一个包得住的小笼包,她兴奋地跳起来,面粉扑簌簌落在鼻尖上。
蒸笼揭开时,白雾裹着麦香涌出。孩子们挤在桌前,看着自己歪歪扭扭的“作品”渐渐膨胀。“那个露馅的是我包的!”“我的小包子变胖啦!”当志愿者将包子分到每个孩子手中时,教室突然安静下来——小馋猫们舍不得咬下第一口,有的轻轻舔着包子皮,有的举着包子跑向爸爸妈妈炫耀。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志愿者王豪杰感慨道,今年25岁的他在浒西社区长大,是第一批“小候鸟”,长大后,他每年都会和父母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夏季的绿豆汤、冬天的腊八粥、还有暑期节日里的面条、水饺……只要社区需要,活动现场必定会出现他们一家三口的身影,“社区培养了我,现在我能回馈社区,这种感觉特别美好。”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传承型’社区教育。通过邀请像小杰(王豪杰)这样的‘老学员’回来做志愿者,既传承技艺,更传承社区精神。”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未来会继续开展更多类似活动,让社区成为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陈裕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