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捷报频传,今年以来,已成功查处环境污染涉刑案件15起,21人因涉嫌污染环境罪被依法刑事拘留,环境执法的震慑力得到不断提高。
我市积极探索环保公安联动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对环境污染的打击合力。近几年来,通过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市环保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相关案件69件,立案60件,其中刑事拘留53人。
2012年,我市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公安驻派环保、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联合执法5项制度,整合环保公安执法力量,形成一股权责明晰、目标集中的环境执法新力量。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月等活动,对全市涉重金属行业开展大范围的执法检查,当年,市环保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相关案件9件,立案7件,其中行政拘留7人。2013年6月,“两高”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这为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提供了更直接有效的法律依据。当年8月份,环保、公安对涉嫌环境污染罪和违反治安管理法的涉案人员调查举证,3人被刑拘,1人因犯环境污染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成为宁波市首例污染环境刑事案件。2013年,全市累计开展环保公安联合执法行动13次,取缔非法小电镀经营户62家次,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7件,立案13件,其中行政拘留5人,刑事拘留6人。
为进一步发挥环保公安联动优势,2014年以来,我市又探索建立环保案件公安先行介入、公安全程保障、公安同步立案三项合作机制。
“环保、公安的‘无缝’对接让办案时间大大缩短,实现了环境犯罪案件同查同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公安先行介入机制是在环保部门初步确定环境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立即参与市环保局的前期排摸调查工作,两个部门共同掌握环境犯罪的作息时间、人员数量、生产规模等一系列信息,为执法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公安全程保障机制则在实施抓捕行动时,由公安机关先行控制违法行为当事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阻法抗法和危及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保障了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相关取证工作中的人身安全。此外,公安同步立案机制由公安、环保两部门共同做好违法行为当事人的询问调查笔录,环保部门对样品监测,出具监测报告等文书,公安部门根据环保部门调查结论及时立案审查。-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罗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