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前天,来自南非的Andre从人民医院出院了,临走前,他冲着这几天沟通无障碍、精心照顾他的医生竖起大拇指。Andre因车祸被送往医院,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骨科医生临时当起翻译,沟通手术细节后成功进行手术。
前天上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里见到了这位患者。我们走进病房的时候,他正一手拿着报纸,一边跟护士说笑着。当记者问起这两天在病房的感受时,他开心地说:“Everything is very good.”
Andre来慈溪工作已两年,在一家幼儿园做外教。发生车祸后,120急救车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把已经昏迷的他送往医院。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Andre手腕、右肩等多处骨折,需要立即进行手术。然而Andre不会讲中文,怎么才能与他沟通进行治疗呢?Andre的堂兄弟来了,同事也来了。但在一些医疗专业名词上,他们都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一一败下阵来。
情况紧急,翻译的重任落到了骨科医生的身上。“你的右手腕粉碎性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我们要将你手腕的骨头进行内固定、复位,有的部位需要植骨。”骨科医生从容不迫,一字一句地将病情和治疗方案告诉Andre,遇到部分特别生僻的词汇就查询医书和词典。在医生的努力下,患者及家属终于了解了情况,最后顺利进行手术。
“虽然这次出了一点事故,但是我在医院的体验非常棒。”Andre跟记者再三强调,骨科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对我非常好,也非常有耐心。“尤其是护士倪迪慧,把我照顾得非常好,我特别感激。”
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童松林告诉记者,之前急诊偶尔会有外国患者,但在骨科住院部进行手术的还是第一例。■记者 郑琳 通讯员 胡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