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8日在慈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7-02-15 09:02   稿源:慈溪日报

  慈溪市代市长 项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是我市发展克难前行、负重奋进的五年。面对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市政府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慈溪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开拓发展新境界,积极打造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加快推动“二次创业、二次腾飞”,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9.42亿元,为五年前的1.4倍,年均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4万元;财政总收入244.9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1亿元,均为五年前的1.9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3.1%;自营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其中出口87.7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88亿元,年均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807.78亿元,年均增长22.2%,每年上一个百亿台阶;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8万元和2.95万元,为五年前的1.5倍和1.6倍。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由五年前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

  五年来,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和企业帮扶,妥善化解金融风险,累计落实税费减免45.5亿元,出口退税(免税)383.87亿元,兑现政策奖补32.35亿元,实现“个转企”3406家、“进规上限”企业1323家。推动工业强市建设,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200多个,2016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46.5亿元、为五年前的1.7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5%,连续四年居省工业强市综合评价第一档前三位,成为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振计划,形成城区五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5%;南部沿山文化旅游精品线年游客量超过百万,鸣鹤古镇列入省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五年旅游总收入363亿元、年均增长18.9%。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建成42个宁波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单体规模200亩以上农业产业基地达到286个,形成设施农业7.6万亩、家庭农场1176家,农业气象监测网实现全覆盖,成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连续三年居省农业现代化评价前三位。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杭州湾新区、滨海经济开发区分别成为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宁波高新区分园,商品市场园区实现综合商贸城开业。增强要素保障能力,累计围涂造地10.6万亩,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4.8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5000亩,曹娥江引水工程建成运行,新建成13个输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371.9万千伏安。

  五年来,创新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整合组建,科教园区启动建设,慈溪智慧谷建成,累计培育创新型梯队企业1000多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6家、企业研发机构329家,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4万多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持续提高,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开展招商引智“一号工程”,与中科院系统合作的两大创新平台、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中东欧(宁波)工业园等相继招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引进宁波市外内资215亿元,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10名、宁波“3315计划”人才(团队)25个,落户“上林英才”创业创新人才(团队)82个,建立院士工作站7个。“双创”发展、“互联网+”等新经济加速兴起,市场主体达到13万家、总量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认定6个市级众创空间,有4个特色小镇入选宁波市级创建培育名单,拥有电子商务市场主体2175家、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超过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90%以上。累计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7家,进入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0家。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宁波大市率先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事业、国资管理及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资兴办教育、医疗、养老等展现活力,整合组建六大国有直属公司,探索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五年来,城乡面貌呈现较大改观。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化率提高到68.5%,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二。完成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城镇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建成“数字慈溪”地理空间框架。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文化商务区、景观大道、城南一期、城西商务休闲区等重点板块展现新形象,新城河区块改造河道启动段亮丽呈现。创新推行“房票安置”政策,五年征迁房屋141.8万平方米,改造成片危旧房10.3万平方米。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胜陆公路一期等多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新城大道、杨梅大道等市政道路拓宽改造,打通断头路15条,增加公共停车位3500只,投放公共自行车2000辆。建成投用客运中心站,完成客运南站迁建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公交线路达到98条。“智慧城管”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马路市场、户外广告乱象等市容突出问题得到整治,城区样板路管理成效明显。推动中心镇“由镇向城”跨越,调整周巷、天元行政区划,实行滨海经济开发区、龙山镇“区镇合一”体制,周巷、观海卫入围全国建制镇综合实力百强。市级美丽乡村星级村覆盖率达到89%,创成宁波市全面小康村25个,建成农民公寓1.1万套,成为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

  五年来,生态环境展现治理成效。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生态市建设决议,强化环境目标责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四城联创”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暗访考核。在全省率先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消灭204条“黑河、臭河、垃圾河”,疏浚整治各类河道132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214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普遍实施,郑徐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市域蓄水容量扩大到五年前的1.6倍,劣五类水质断面减少54%,获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全面开展“三改一拆”和“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完成“三改”726.6万平方米、拆违877.7万平方米,整治“两路两侧”问题点1703个。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新增平原绿化4.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1.4%和40%,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项目。累计淘汰黄标车1.4万辆、高污染燃料锅炉604台,拆除农村茶水炉875台、改造供应点434个,建筑工地实施全方位扬尘管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2%。废塑料、铜熔炼、铝压铸等重点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整治,关闭和改造畜禽养殖场1275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来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连年达标。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环保联动执法、网格化环境监管等机制,五年查办涉刑环境违法案件78件、刑事拘留98人。

  五年来,民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大专项行动,每年办好10大类政府惠民项目,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367.8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81%,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五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3.5万个,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2.5万个,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比五年前提高41%和43%。民政助医、助学、助房、助老累计116万人次,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年均惠益3.6万人次,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3.86亿元。新建养老机构6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80家,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形成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成保障性住房4018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实现新的进步,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迁入新校区,慈林医院、龙山医院、市体育馆建成投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农村文化礼堂达到123家,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级医院与镇级医疗机构联合体实现全覆盖,有99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上林湖越窑遗址入选“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沿湖坟墓实现迁移。跨入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行列,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等荣誉。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优抚,建立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模范集体。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外事、对台、侨务、统计、档案、市志等工作取得新的成就。深化“平安慈溪”建设,构建起“天网工程”和公安“云数据”平台,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和“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整治2万多家合用场所,2016年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分别比五年前下降42%和34%,圆满完成“平安护航G20”工作任务。

  五年来,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按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系列规范化制度,落实开展“圆桌夜谈”,促进职能转变、作风改进和效能提升。出台建设法治政府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32件、政协提案1790件。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施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不断深化,行政许可事项从384项减少到26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96%以上,商事登记周期由20多天压缩到3天,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公开,审批权力纳入省政务服务网运行。出台建设担当担责政府若干意见,常年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设立《三北聚焦》、《今日聚焦》舆论监督栏目,强化审计监督和整改落实。开展“减员节支增效”行动,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减少17.3%,“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6%,完成新一轮公车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

  各位代表,五年拼搏奋进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市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和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付出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驻慈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慈溪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经营困难、投资热情不高,金融领域风险仍然较多,培育新的动能、推进转型发展任务相当艰巨;城市功能品质仍存在短板,时段性交通拥堵比较突出,水环境质量还不容乐观,城市综合管理需要提高水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愿望仍有差距,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需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同时,一些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干部改革意识、法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尚需提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面向新的未来,开启新的征程,今后五年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慈溪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处在创新驱动、重塑优势的关键节点。我市向着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同时解决新老交织矛盾、补齐各项领域短板更显紧迫。跻身长三角城市群中等城市行列,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范围,既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又赋予和蕴含更大使命责任。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慈溪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发实干践行新理念,克难奋进争创新优势,开创慈溪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奋发实干、克难奋进,加快推进“二次创业、二次腾飞”,全力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要紧紧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牢牢把握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发展志向,牢牢把握服务宁波、接轨上海的发展方向,牢牢把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导向,牢牢把握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的发展指向,牢牢把握共建共享、富民惠民的发展取向,努力争创“三区三城”:即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标准创新型城市、高水平文明法治城市、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市,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让慈溪大地更多地展现产业之美、环境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让全体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综合实力保持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32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服务业经济区域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地区,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县级城市第一方阵前列。

  ——创新转型实现突破。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人才资源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同类地区前列,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各达150家以上,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200家、上市挂牌30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工业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成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城乡空间布局更趋优化,城市功能设施更加完善,到2021年城市化率达到7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取得高铁、高速公路等跨境路网布局建设重大突破,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提高。

  ——宜居环境更好展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劣五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污水零直排区”基本建成,到2021年城镇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各达80%以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人民生活更加改善。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到2021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万元和4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居同类城市前列,设立“市民幸福体验日”,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教育现代化市。

  ——文明法治显著进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慈孝、青瓷、围垦、移民”四大传统地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社会道德风尚更加浓厚,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法治慈溪”、“平安慈溪”、“信用慈溪”更好体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具现代化,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目标,今后五年重点推动“五大迈进”:

  (一)向创新驱动迈进,开创区域发展新境界。围绕打造创新发展主引擎,高水平建设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区与产业互联网示范区。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创客经济和众创空间、特色小镇,推进“上林”系列人才工程,积极构建、高效运作“上林英才”链式平台,加强“创二代”培育。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深入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动企业研发创新、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股改上市,使大企业“领军领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打造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积极争创改革新优势,推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创新,争取更多上级改革试点。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制度设计,健全产业孵化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创新改革,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国企国资做大做强,鼓励发展创投风投、科技金融和直接融资。

  (二)向产业高端迈进,开创提质增效新格局。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聚焦智能经济,实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加快打造智能家电、高端机械基础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跃进。加快壮大现代服务业,引导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新业态,发展文化创意、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休闲旅游大发展,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滩涂湿地等资源,重点建设南部沿山文化旅游精品线、新慈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深化建设“一区两线四基地”,加强美丽田园建设和观光体验农业打造,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动特色拓贸、科技兴贸、品牌强贸,大力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滨海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一路”战略示范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地和示范区,商品市场物流园区努力建设长三角商贸流通高地,现代农业开发区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向绿色发展迈进,开创美丽宜居新环境。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源头治理、截污纳管、水体修复,开工拓疏中部三塘横江,力争全面完成四灶浦南延拓疏和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深入实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联防联控联治,促进空气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深化“森林慈溪”建设,扩大绿化总量,提升绿化档次。巩固提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严守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管控,严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围涂造地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完成宁波引水工程,力争供水纳入宁波大市保障,积极探索分质供水,推动智能电网工程和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强化“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减排论英雄”制度导向,健全企业分档评级制度,提高要素供给效率。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建筑、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全体市民共同建设绿色美丽家园。

  (四)向开放协调迈进,开创城市品质新气象。强化提升城市开放能级,推进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争取与上海自贸区等重大功能平台战略合作,加强人才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宁波“一圈三中心”建设,推进与杭州湾新区互利互促、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湾区经济。更大力度推进开放招商,全面提升内外资招引水平,更多引进龙头型、税源型、科技型重大项目,引领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全力打造外联内畅交通体系,积极向上衔接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跨境路网布局建设,构建东西、南北和沿海疏港三轴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形成“三横六纵”骨架干线路网和“六横十一纵”普通干线路网,谋划建设城区“口”字型绕城快速路。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城乡协调发展,重视塑造城市文化元素、景观风貌和宜居品质,推进城区重点板块改造开发,新城河区块展现城市新的核心区域风貌,有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增强小城市和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推动其他镇各具特色、各有魅力发展。以加强规划引领和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为重点,全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完成城乡危旧房治理,推动城中村梳理式改造。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提高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升级打造美丽乡村,推进强村富民工程,规范落实村级发展留用地指标,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市。

  (五)向共建共享迈进,开创幸福和谐新生活。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带动的水平,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及各类社保制度整合并轨衔接,完善社会救助、慈善福利政策机制,建立城乡全覆盖、配置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推动中高职融合创新,引进发展高等教育。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慈文化”道德品牌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积极挖掘利用历史名人名迹等文化资源,建成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更高水平建设健康慈溪,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一核五中心”市级区域医疗服务圈,完善“双下沉、两提升”机制,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加强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着眼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深化“两网融合”工程,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和社会诚信建设。更高水平建设“平安慈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高气象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

  三、2017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开展金融生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股改上市、转型升级、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道路交通、城镇环境、政府效能等领域十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二次创业、二次腾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7%以上;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以汇聚优质创新要素为重点,加快打造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做大做强已入驻的中科院系统两大创新平台,紧抓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迁建工程,加强创客文化培育、创新项目引进、创新成果转化,商务楼宇全面入驻使用,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100家以上,新认定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新获发明专利500件以上,扶持实施20项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导企业股权开放,推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争取企业股份制改造50家以上,动态保持50家上市后备企业,实现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6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40家。深入实施众创空间发展行动,支持发展市场化、多元化创业创客平台。研究制订人才新政,设立人才基金,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创客人才及“制造工匠”,鼓励企业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新增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宁波“3315计划”人才(团队)8个以上,引进培育“上林”系列计划人才(团队)25个以上。推动信息经济新模式创新应用,深化与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战略合作,促进互联网融合渗透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加快大数据云基地建设,培育互联网创新主体。

  (二)努力稳定增长水平。落实“一把手”抓经济的工作责任,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应对,建立主要经济指标“季度排名通报、半年进度约谈、年度对账考核、适时重点督查”机制。科学制订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深化降低企业成本行动,推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计划,完成“个转企”300家,工业“企进规”和服务业“企上限”各60家以上。设立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对企业靠前服务、精准服务,重点对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股改上市企业和规模“百强”、纳税“百强”企业实行干部结对服务,激励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重视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落实和督促推进,引导拓展民间投资,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公共领域,积极推行PPP模式。加强要素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开工镇龙浦两侧围涂一期项目,实施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专项行动,建立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36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250亩,新建续建11个输变电工程。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鼓励引导传统商贸创新转型,发展信息、文化、健康、时尚等新兴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积极修复金融生态,重视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健全“政银企”对接制度,研究设立国有参股担保公司,完善转贷基金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回报社会。

  (三)着力推动产业升级。编制实施“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及试点示范区方案,深化建设互联网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施50个“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新增“浙江制造”标准3个、“浙江制造精品”2个以上。积极推动“腾笼换鸟”,整治、淘汰、改造“低小散”企业(作坊)2000家以上,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强化城区五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辐射引领功能,新建续建3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强智慧商圈、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网络零售额达到260亿元以上。着力打响慈溪旅游品牌,加快旅游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加强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打造,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和民宿经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绿色都市农业,提升特色名品基地建设水平,推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建立覆盖全产业、全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市。

  (四)全面深化开放合作。主动对接上海城市发展规划和功能布局,全方位加强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高端要素流动,探索构建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广泛开展长三角区域协作,增强我市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作用,加强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推进与杭州湾新区规划相接、产业同兴、设施联建,强化政策对接、功能互补、服务共享,构建招商引资联动协同机制,加强多层次经常性工作沟通交流。创新完善招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和方法模式,研究出台新的招商政策,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国内外创新项目,紧盯央企、外企、上市公司等重点对象,加强“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建立大项目信息库,实施大项目“专门班子”制度,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引进内资46亿元。实施“关爱家乡”工程,加大慈商回归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以及工商联的作用,落实各镇(街道)属地联系服务职能,广泛动员在外慈溪籍人士和全体市民共同建设美好家乡。促进外贸稳增提质发展,加强外贸主体培育扶持和出口品牌打造,精准组织企业参展参销,推进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外贸综合服务,确保全年自营出口正增长。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高对外经贸合作、跨境电商及“走出去”发展水平。

  (五)大力打造产业平台。提升重大产业平台发展能级,探索创新开发建设运营模式,加快集聚优质资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滨海经济开发区以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为导向,聚焦高新材料、高新机电和大健康产业,加快三期区块开发及优质项目招引落户,中东欧、中捷两大国际产业合作园实质性见效,完成园区产业投资50亿元,新增投产企业18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二期建设,抓好生命健康产业园筹建、宁波“千人计划”高端装备制造专业园建设,全年新落户优质企业10家以上,完成产业投资25亿元。商品市场园区抓好规划优化、基础配套和项目招引开发,加快轻纺布料城建设,实现农贸城竣工投用,建成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道路。现代农业开发区围绕全域“生态化、产业化、景观化”,编制实施休闲农业专项规划,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高综合设施配套和管理服务水平,抓紧以正大产业园为重点的7个产业项目建设。重视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增长点,抢抓机遇加大创建力度,实施各镇(街道)“一镇一品”培育工程,推动各产业平台以园中园方式建设特色小镇。谋划筹建中小微企业产业园(慈商回归产业园)。积极引进、培育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

  (六)积极释放改革红利。紧扣“三去一降一补”,研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上级各项改革试点。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中介服务市场化等改革,继续精简行政事业和涉审中介收费,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提高政府债务管理水平。设计产业基金制度体系,构建产业基金与产业扶持政策联动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评价,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不动产登记改革,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健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完善市镇两级农合联运行机制,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发展多元化办医办学办养老模式,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购买服务力度。深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改革。

  (七)有序推进城乡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市域、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多规融合”,开展城市新的核心区块战略研究及相关规划编制,修编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高城市设计、村庄设计水平。改善综合交通条件,加快胜陆公路二期建设,配合实施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开建西二环北延(北二环至中横线)、南二环路(金山路至新城大道)改造等项目,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只以上,新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辆,优化增设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7%。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点10个以上。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加快科教园区、新城河、城南二期等功能板块开发建设,实施房屋征迁106万平方米,塑造提升城市街景和美丽夜景,完成329国道两侧强弱电管线改造。深化实施“房票安置”政策,推动商品房去库存,促进保障房和农民公寓安置消化。基本建成城南水厂,实行城区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改造。深入实施“三改一拆”,打好治危拆违攻坚战,治理改造城乡危旧房,拆除违法建筑190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60%以上,争创省级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市。深化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强市镇两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联合执法和协调指挥,加强对市容市貌、流动摊贩、户外广告、垃圾处置等管理。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争有9个小城镇实现整治达标。支持促进周巷、观海卫、龙山等小城市及中心镇建设,推进产城联动开发和综合功能提升,推动其他各镇打造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施农村“安居宜居美居”行动,分类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示范村和风景线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农家休闲、健康养生等增收利民新业态,出台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解决农村住房困难户2000户。

  (八)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文明慈溪”系列行动,开展城乡“顽疾”专项整治,形成全民参与、各方联动的常态化创建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深化生态文明系列创建,整治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新增绿化造林2000亩,新植珍贵树10万株。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启动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落实河长制,实施劣五类水剿灭行动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污水源头治理,规范涉水行业排水行为,提高截污纳管工程效益,加快市域东部、中西部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25公里以上,清淤疏浚河道180公里,新建生态河道20公里。加快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和城区潮塘江排涝二期建设,构建突发暴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基本完成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开展土壤修复工程,推进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密闭收运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6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启动实施热电厂迁移工作。加强环境监管网络和联动执法机制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防废塑料、铝压铸等高污染行业反弹。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和行为自觉。

  (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重视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全力办好年度10大类28项民生实事。完善创业就业政策,实施就业和失业保险城乡一体化制度,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1万个以上。推进社保扩面减负、公平享受,加强全民参保登记,深化养老保险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调整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扩大社保卡应用范围。支持发展老龄事业,推广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鼓励促进社会养老服务,开建市福利院二期项目,新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8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快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慈善、民政福利、红十字事业发展。争创首批省教育现代化市,优化完善城区中小学校布局,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广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扩建实验小学北校区,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特色示范高中比例分别达到94%和64%以上。推进健康慈溪建设,发展分级诊疗和智慧医疗,加强医疗合作和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市人民医院改扩建、第五人民医院招商新建等工程,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推进文化研究工程和文化精品战略,健全文化公建群、青瓷文化传承园社会化运作体系。加强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

  (十)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培育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两网融合”政策配套,充分发挥市镇两级综合指挥体系作用。深化平安系列创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风险防控和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标本兼治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工作,强化消防、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监管,推行企业消防逃生通道建设。提高各类社会风险排查管控水平,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加快化解信访积案,重视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拓展。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机制,推广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强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两网五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实行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四、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政府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使政府工作赢得群众满意、信任和支持。

  (一)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干字当头、立说立行,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强化健全大督查体系,改革完善考核办法,以“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节点化”为要求,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正向激励、反向鞭策,健全严格的追责机制、合理的容错机制、及时的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重视干部人文关怀,切实关爱基层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全体公务人员学法用法能力,切实做到依法办事,规范各项行政行为。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扎实推进政府协商,整合资源加强政府智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完善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三)提升服务水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排忧解难,深化落实“圆桌夜谈”制度。落实“亲”“清”要求,提升干部服务企业水平,加强领导干部与企业分层分类联系服务,建立服务规范和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企业家意见。完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各项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运行机制。拓展公共资源交易范围,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

  (四)提高行政效率。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拓展审批全程代办服务,加强国地税“合作办税”,构建政务各领域“一次办结”机制。深化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出台政府部门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推动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加大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整治力度,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五)增强干部能力。强化凭能力、凭实绩选用干部的导向,让“狮子型”干部展现作为和风采,激励带动广大公务人员忠诚履职、善谋勇为。围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针对性实施创新驱动、“互联网+”、招商引资、股改上市、城乡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培训,有计划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市外发达地区、国企央企挂职锻炼。创新完善政府人才招录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百名紧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六)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组主体责任,持之以恒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反弹,坚决纠治各类不正之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对部门预算与支出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持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各位代表,慈溪的未来充满希望,美好的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担当拼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市委党纪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读书班举行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支持慈溪中学高质量发展
我市宁波首创“林长+森林法官”生态司法...
遇见习近平丨武契奇:我考虑写一本关于...
追光的你丨听总书记说“奋斗”
追光的你丨梁家河亮起了陕北高原上第一...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
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浒山以水为媒打造慢生活艺术空间
空中“执法”让偷倒垃圾无所遁形
百亩地产樱桃 五一迎采摘旺季
我市召开庆“五一”劳模先进座谈会
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主题活动暨首届...
章程:用心用情施策 落实落细举措 全力...
林坚:锚定目标 真抓实干 争先创优 全力...
今日评说丨顶流“村咖”:不止一时火,...
一季度经济观察丨工业利润由负转正的背...
“五一”假期将至,“浙”里为迎高峰准...
汽车以旧换新50万辆、更新电梯4000台…...
省政府召开第41次常务会议 王浩主持
|厚植底色、提质转型 传统制造业加速向...
天天学习|古书、钢制纪念牌、亲笔复信...
微视频|跟总书记一起品诗词典故,致敬...
学习·故事丨总书记开良方 只为江水绿如蓝
习声回响|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为大
新华社权威快报 | 习近平将对法国、塞尔...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高起点 奋楫先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