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你看,蔬菜、海鲜、熟食、鲜肉等分区销售,熟食区全部配备三防罩,销售人员佩戴帽子口罩,地面无污水垃圾……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在不同区域巡查。”昨天早晨,记者碰到了墙里农贸市场场长龚宏杰,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市场在创卫工作中呈现的新形象。作为市场的负责人,龚场长不无感慨地说,整治前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市场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市民也越来越满意。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对于市民来说,农贸市场也是幸福生活的衡量标准之一。过去,由于市场配套功能不完善、商贩散乱经营等原因,很多农贸市场既脏又乱,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只要提起农贸市场,人们大多会用“设施简陋”“污水遍地”“声音扰民”等词语来形容。为此,2005年,我市开始启动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提升,至2013年年底累计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全市90个镇、村两级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城区16个农贸市场全部达到标准化市场以上水平。
改善人居环境、保证群众食品安全卫生的呼声,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形成了契合点。去年以来,我市对照考核标准展开整治,进行基本设施改造(划行归市、摊位)、配套设施改造(食品安全检测点、公厕、垃圾收集处理)、专用设施改造(熟食和豆制品销售专间、杀白禽)及拆除非法活禽交易设施。同时,我市又投入1600万元用于进一步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特别是加大了对20家临时经营场所的改造投入,重点对临时经营场所熟食销售作了大幅度改造,对提升创建质量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是创卫工作的重点,而取缔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规范临时经营场所更是创卫工作重点中的重点。去年,我市出台了《慈溪市临时经营场所管理指导意见》,对临时经营场所的设立条件、设立形式、对举办者和场内经营者要求都作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这一《指导意见》为全省首创。
昨天下午,记者在宜青桥市场看到,市场环境干净整洁,果蔬区、干鲜区、生鲜区内,各种蔬菜、瓜果、肉类摆放有序,面貌焕然一新。可是谁能想到,仅仅在几个月前,提起这个市场,不仅前来买菜的居民直摇头,就连摊贩也忍不住大吐苦水。“市场自从改造之后,以前在外面经营的小摊贩,全部都集中到市场里面。市场周边的交通秩序也明显改观了。”胡利明场长告诉记者,“我们每天还有保洁人员不间断地打扫卫生,保证市场环境卫生有序。”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照创卫标准,我们进一步深入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抓紧整改,实现市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真正为百姓提供安全、舒适、干净的购物场所,让百姓“菜篮子工程”更加完善。■记者 景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