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见义勇为“扶老人”不再有后顾之忧
“好人法”本月起实施
市民观点:倡导科学施救,提高国民素质
2017-10-12 09:01   稿源:慈溪日报

  近年来,“碰瓷儿”事件在全国多地发生,“帮不帮?”“扶不扶?”一直在考量着人们道德和良知。

  良法为善治。本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开始实施,其中被称作“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更是因为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而备受关注。

  慈溪市民对此怎么看?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现状:老人倒地时有发生,市民出于本能都会扶

  老人摔倒扶不扶?相信不少慈溪人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陈旭敏是位摄影爱好者,前两天,她与几位朋友去胜山老街采风。“当时,我们突然间听到身后一声惊呼,随之是重物落地的撞击声,回头一看,是一位80岁左右的老婆婆仰面倒在地上。”

  陈旭敏二话不说便和冲出来的店主一起把老太太扶了起来。老太太一边用手摸摸脑袋,一边连声致谢。

  “老人摔倒,去搀扶一下,看看她有没有受伤,我想这举动是本能吧,根本没时间去想会不会被讹这回事儿。”陈旭敏说。

  无独有偶,家住梵石花园的陈文添也遇到了这事。他告诉记者,前阵子一个晚上,他饭后与表弟柴超在小区里散步,隐约间听到有人求助,他们寻声而去,在没有路灯的昏暗角落发现有位70多岁的老婆婆摔倒在地,嘴里痛苦地呻吟。两人当即上前把老婆婆扶了起来。

  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先生坦言:“事实上,真有那么一瞬间想过会不会被讹,但想想在自家小区里,居民的素质应该不至于那么差。”

  其表弟柴超说:“我们扶起来以后才知道那位老婆婆腰椎动过手术,打了好几颗钢钉进去,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万一扶的姿势不正确就要惹麻烦了。”他表示,实施紧急救助仍然不能盲目,应当具备比较专业的救助知识,避免因为救助行为造成第二次伤害,好心办了坏事儿。

  业内人士:“好人法”大有裨益,但要科学施救

  记者了解到,“好人法”经过三次修改,从最初规定“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经三次修改后,条款中不再区分是否构成“重大过失”,只要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解除了救助者的最后一层顾虑。

  记者采访法律界人士,有人认为,此条例的出台填补了此前的法律空白,从法律层面鼓励更多人勇敢伸出援手。这则为“好人”撑腰的条例让路见危难施于援手的热心人不再陷入尴尬境遇。

  同时,“好人法”的出台让窘境不再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下因“救人被讹”而日渐冷漠的社会关系。

  “一方面‘好人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但在救助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施救。”该人士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若救助者能够及时为患者进行正确地救护,将大大提高危急患者的救治率。他认为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让市民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十分有必要。

  市民:为“好人法”鼓掌,国民素质也要提高

  “好人法”的“无条件免责”为见义勇为的好心人撑起了助人为乐的“保护伞”。受访的几位市民都对“好人法”大为赞扬,给予了厚望。

  市民吴先生说,他的朋友王先生曾出现过被讹的情况。当时见有个老人家摔倒了,王先生好心上去扶,结果老人拽着就不让他走了,最后王先生还赔了钱,弄得很不愉快。“所以在街上看见类似的情况,虽然很想过去帮忙,但心里又有顾虑。”吴先生说,“现在有了‘好人法’,胆子就大多了。”

  “立法本意是为了提倡见义勇为,我本人还是看情况再决定扶不扶。”市民张文吉表示,有了“好人法”,乐于助人的行为相对来说有了点安全感,但她对此仍然有疑虑。“规定是规定,现实还是有差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被讹上了,即使有条例保护,那也要到打官司这最后一步,心累。”张文吉认为“好人法”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道德问题,“不知道真遇上事儿了,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如何。”

  市民陈先生坦言,如果是在马路上遇到这类状况,他可能要考虑下到底要不要帮,如果帮,该怎么帮。“治病要治本,当下好人难做的根本症结还是在于国民的素质,所以在给救助者保护伞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国民素质教育,重塑社会道德,重正社会风气。”■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微纪录片《淬心》第四集 | 险易不革其心
研习路:一份发展战略的时代回响
壹视界·微视频|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7000车位“巨无霸”首航宁波舟山港,国...
“浙BA”点燃夏天!这场“全民篮球派对...
人民日报点赞的杭州“公物仓”,是个什...
浙江各地乡村夜市火爆出圈 探寻烟火气里...
经济大省挑大梁丨加强产供对接 外贸优品...
学习时节|青春何为?总书记在寄语中给...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5.6)
“厦门发展战略”启示:改革开放只有进...
学而时习之|铭记历史就是为了开创未来
经纬线·这一幕幕,诠释中国人的团结奋斗!
第一观察 | 这份发展战略彰显深沉而持久...
学习书签丨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学习手记 | 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
从厦门之兴看中国之治——习近平同志领...
看图学习丨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
联播+|激活蓝色经济
【光明时评】物流稳健增长 实体经济加快...
政策扩岗+岗位深挖 护航2025届高校毕业...
“我们的产品越卖越火啦”——“两新”...
经济日报金观平: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中柱:英勇无畏的...
我市开展防汛防台综合应急演练
晴热高温仍在持续 下周有望“退烧”
老人山中迷路 多方联手寻回
手抖、心悸、消瘦…… 当心中招“甲亢”
杨梅销售进入倒计时 错过再等一年
八旬老人陈如生:巧用南瓜蒂刻出“金石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