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吸水性强的拖把,色彩艳丽的窗帘,厚重扎实的地毯,轻薄透气的衬衫……在宁波华星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样品,都是由最基础的一根根人造丝织就的。如果将这根比头发丝还细的人造丝进一步“解剖”,原来内含288股肉眼难以看到的细丝。不同的细丝,在一万倍的放大镜下,呈现出圆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各式的美丽截面。
一根人造丝,牵动大发展。因为“差别化超细旦化纤”这个核心产品,宁波华星科技有限公司在化纤行业站稳脚跟、发力领跑,2017年实现产量16万吨,产值16亿元,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华星科技的生产车间里,有董事长黄金德极为珍视的一套生产设备。“2007年,公司从德国引进了这套设备,用了4000万!”黄金德笑着说,“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当时很多人都说我疯了。”但他却觉得这笔钱花得值。这套生产特种纤维的设备,使得从小孔中吐出的288条丝能够均匀受热、均匀受风,这对于机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288股丝只要一根断掉,整条纤维就报废了。”不仅保证高精度,更有高效率。高速运转的机器,在4个小时内能够生产600公里长的丝线,“这速度和高速行车差不多。”黄金德语气里不乏骄傲。
有了这个核心技术,生产出的丝线在市场上有了更大的竞争力。以拖把为例,用华星科技的丝线制成的拖把,不仅强度高、不易脱落,而且吸水性也远优于普通产品。“一般的丝线内含36到48股丝,我们的288股丝是他们的8倍,吸水性也高达8倍。”不仅如此,织就的布料颜色艳丽,从不同角度看有立体的效果,十分灵动,并且具有悬垂感好、抗污强、易清洗等特色。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星科技不满足于此。2010年,华星科技立项引进直接酯化“五釜”聚合直纺工艺,能将原料直接合成成丝,不仅减少了生产工序,而且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品质。经过几年的磨合改进,新工艺的不稳定性被成功攻克,今年将为企业产值增添新的增长点。
创新研发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持。目前,华星科技拥有13项自主专利,一个62名研发人员的研发团队,每年固定投入3000万元资金用于工艺设备升级、产品创新研发。“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黄金德表示,纺织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百姓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准的提高,未来依旧大有可为。
从上世纪90年代经营橡胶生意的家庭作坊,到如今化纤行业的领跑先锋,华星科技正是抢抓风口、激流勇进的时代典型。黄金德对企业的发展已有蓝图:“下一步,华星科技将瞄准高端市场,通过‘机器换人’,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研发产品的精品化,做出让客户满意的好产品。”■全媒体记者 马安娜 通讯员 杜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