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和她的“老三样”嫁妆。 ■摄影 全媒体见习记者 陆铭铭
自古以来,结婚这件终身大事,涉及嫁妆都不是小事,形式由简到繁,因社会发展、家庭背景等而烙上了年代印记。上世纪60年代结婚必备木制家具,给新房凑够“36条腿”或是“72条腿”;70年代,号称“三转一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及收音机是最令人羡慕的结婚“四大件”;八九十年代,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生活家电成为时髦的婚房标配; 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是小青年们哄丈母娘眉开眼笑的结婚“新三件”。
今年53岁的李阿姨算得上是一个见证者,她见证了30年间嫁妆的潮流变化。30年前,正值花样年华的李阿姨在家人的祝福中,嫁为人妻; 30年后,女儿长成,她用心为女儿备嫁,送上满满的祝福。两代人的嫁妆,无声讲述着30年间这个家庭婚嫁的故事。
80年代:嫁妆“三大件”已是老古董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结婚用品出现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比70年代跨越了一大步。1988年,李阿姨从余姚低塘嫁至周巷云城村,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我的嫁妆有点跟不上那时候的潮流,‘三大件’里面只有一样,不像朋友嫁人的时候还有单门的电冰箱。”说起嫁妆,李阿姨讲起了自己结婚时,家人为她精心准备的陪嫁:“一台金星牌14寸的彩色电视机,当时还是托熟人从上虞花了上千元买来的,那时村里有彩电的人家还不多;一只三洋牌的录音机,虽然跟不上当时的潮流了,但是它产自日本,是个外国货;另外就是我那台能制作花纹的缝纫机了,用了30多年了,平时缝裤边还是交关好用的。”
随着技术革新及功能老旧,李阿姨家的录音机与彩色电视机陆续“下岗”了。在李阿姨陪嫁的电器中,有只高约1.5米的白色落地电风扇可谓是“老当益壮”,每年夏天都会“上阵”,为一家人送来阵阵凉爽。李阿姨说起这台在高温下“坚守岗位”30年的三北牌电风扇,也是感慨良多, “别看它表面的油漆有些脱落了,摇头、换挡送风样样好用,真没想到它能用这么多年头,算是我们家的老古董了。”
岁月已过30年,当年的时髦嫁妆不再符合当下审美,李阿姨的不少陪嫁已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真皮沙发取代了棕色的四人沙发,定制的橱柜、衣柜替代了大大小小的七口橱,轿车代替了老旧的自行车……它们被妥善安置在阁楼里,盖着防尘布,小件的陪嫁和杂物装在七口橱里。对于自己的嫁妆,李阿姨十分惋惜, “现在年轻人是看不上我们的嫁妆了,想当‘传家宝’传下去也没人要,我自己是舍不得卖的,毕竟是我父母的一片心意。”
21世纪:女儿时髦的“智能”嫁妆
30年前,李阿姨是80年代婚礼的亲历者;30年后,李阿姨是21世纪婚礼的参与者。岁月转眼即逝,李阿姨从一个备嫁新娘变成了送嫁母亲,见证了30年间嫁妆的潮流变化。不说如今年轻人结婚时必备的“房子、车子、票子”,单对比当年与如今的陪嫁物件,李阿姨就感慨不已, “时代在进步,现在生活条件确实好了,比我们那时候好了不知多少啊。”
“现在把房屋装修事宜承包给装修公司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只要你说得出来,他们什么都可以帮你做。像我女儿新房装修的时候,就已经把橱柜一次性都弄好了。”在李阿姨看来,经过30年,嫁妆里的橱柜有了很大变化。她说,当时橱柜需要专门找手艺好的老师傅定做,自己陪嫁的橱柜有7件,老话称为“七口橱”,有根据样式不同取名的“四门四斗大橱”“五斗橱”、兼顾储存和放置电视机的“高低橱”等。
悠悠30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年轻人审美紧跟时代潮流,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产品。李阿姨细数了女儿嫁妆中的“智能们”:居家必备的扫地机器人、超大尺寸的液晶智能电视机、解放双手的全自动洗衣机、夏季送凉的中央空调、号称烹饪助手的烤箱微波炉……李阿姨回忆起自己的嫁妆,跟女儿的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现在扫地也有机器人了,哪像我们那时候是扫帚簸箕,比比这些生活用品,就看得出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
谈话间,李阿姨笑着回忆道,“这30年变的不仅是嫁妆,还有送嫁的方式。”当年汽车还不普及,李阿姨的嫁妆全是通过河道船运的,一只只船装着各式各样的嫁妆,承载着家人的祝福、对新生活的向往,摇曳着去往婚房;现在女儿送嫁用的是豪华车队,鲜花、司仪样样都不少。■全媒体见习记者 陆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