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报今起推出专栏“垃圾分类进行时”,介绍各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做法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家家参与”的浓厚氛围,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慈溪城市新时尚。
慈溪新闻网讯 昨天上午,崇寿镇傅家路村的施佳乐吃好早餐后,将家里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了细细分类并装入小桶,然后分别倒进离家不远的分类大垃圾桶。
施佳乐是傅家路村垃圾分类样板区块的村民,自垃圾分类工作在该镇推行以来,像她一样,每天主动垃圾分类并定点投放,早已成为这个样板区村民日常的“习惯动作”。
小桶入户,垃圾分类更方便。为大力培养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分类效果,早从去年底,崇寿镇就购买了800个生活垃圾分类小桶,投放到海运、傅家路等垃圾分类村样板区内。“小桶入户”,为每户村民家里发放两个小桶:一个放厨余垃圾,一个放其他垃圾,这一便民措施受到村民点赞。 “免费分类垃圾小桶进门,给我们培训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分类慢慢成了习惯。”村民施佳乐说,马上村里还有新举,对垃圾分类好的村民还有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据了解,“小桶入户”已在该镇各村样板区和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全面推开。
大桶变靓,村民家园更洁美。村道边的分类垃圾桶如何能够一直保持靓丽洁净?为此,针对以桶换桶过程中出现的240L大垃圾桶破损、污水外流等情况,崇寿镇试点开展垃圾分类袋装化收集,将垃圾桶按照颜色统一内置红、黑、绿、蓝等色彩的垃圾袋,以袋换袋,减少垃圾桶运输中的损耗,也避免了垃圾桶破损带来的污水外溢。同时,改造和新建生活垃圾清洗站1个、新增垃圾桶运输车2辆、更新分类垃圾桶1100个,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和处理。
崇寿镇还持之以恒开展分类围栏建设,给分类垃圾桶一个固定的“家”。该镇与生活垃圾分类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围栏建设,通过规范垃圾桶放置地点,制定完善垃圾桶分类围栏方案,对所有240L分类垃圾桶统一建设固定围栏。至今,已完成6个行政村的300余个分类围栏建设。今年年底前,该镇计划完成700个分类围栏建设,让分类围栏在各村实现全覆盖。
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全域统筹、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为手段,崇寿镇将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据介绍,今年以来,该镇开展的“变废为宝”行动,将混凝土、废弃砖块等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与庭院垃圾、渣土等分类处置并合理利用,建筑垃圾处理总量同比下降47.8%。
“接下来,我镇计划在各村打造重点样板区和宣教区,并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崇寿镇有关负责人说,其中,在傅家路塘角示范区块打造垃圾分类精品区,建立可回收垃圾上门预约收集、分拣、处理体系。■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苗青 陈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