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检测时会接触到辐射?易中招的幽门螺杆菌 该拿你怎么办
2019-08-24 11:02   稿源:钱江晚报

  每次单位体检之后,你会和同事们吐槽自己的体检报告单吗?

  体检热议话题榜中,幽门螺杆菌、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发病率”高,又和癌症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指标一定长期霸占榜首。

  “检测幽门螺杆菌时要接触放射性的药,我就没有测。”“我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但听说把它治好了会有其他问题出现,所以我就没治。”……关于幽门螺杆菌防治的是与非,记者约请临床专家,为大家一一梳理。

  检测幽门螺杆菌

  真的会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吗?

  “最近打算怀孕吗?”在体检室,负责幽门螺杆菌筛查的医护人员总要这么询问年轻女性,而这也是让不少人对检测望而却步:吹气检测居然要接触到放射性物质?

  据了解,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有呼气试验、抗体测定、粪抗原测定三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吹一口气就能完成,体检人没有痛苦,检出率也很高。

  在吹气前15分钟,体检的人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就是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碳13、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被标记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血液经呼气排出,所以只要分析呼气中的被碳13、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判断患者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问题来了,碳13是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而碳14有微弱的放射性。这就让人们闻之色变。

  “抛开剂量谈放射性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呼气试验中摄入的碳14放射量微乎其微,虽然它的物理半衰期很长,有5730年,但尿素碳14的放射量很少,与自然界的射线相比相差不大,对人体影响极微。而碳13尿素呼气试验对孕妇和儿童也安全可靠。”浙大二院全科医学科童钰铃医生告诉记者,这一体检项目中,大家接触到的辐射量,甚至比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辐射量还要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为何体检时医生不建议孕妇和儿童做这个呼气试验呢?童钰铃医生解释说,因为即使他们查出阳性,也无法接受后续治疗,也就没必要进行筛查了。

  结论:检测确实有放射性,不过剂量低到忽略不计。

  幽门螺杆菌到底是啥?

  它离胃癌有多远?

  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部、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的微需氧菌。“虽然缺少全国的统计学数据,但国内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群中的感染率在5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在70%左右。”浙江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潘文胜说。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

  首先,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往往都有胃炎,而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看上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离癌变还有五个步骤的距离,不过如果放任它不管,这个进程是不可逆的。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2014年出版的《京都胃炎分类》中记录,14岁到20岁的年轻人,在消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出现胃炎、胃溃疡、胃癌的数据都有明显降低。

  更具体的数据同样来自日本,每年日本的胃癌发病率有0.25%,而在中学生体检纳入幽门螺杆菌项目,并清除每一位感染者体内的细菌后,日本目前的胃癌风险降低到了0.14%。

  结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好朋友”,除掉它会大大降低胃病发生率,甚至减少患上胃癌的风险。

  治好了极易复发

  有必要大动干戈去清除吗?

  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胃-口、粪-口传播,中国人共食制的饮食习惯导致感染率高达约50%,远高于欧美国家。所以清除之后再感染风险很大。

  幽门螺杆菌通常是采用四种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大、时间长,其中包含两种抗生素,药物代谢对肝脏、肾脏有一定负担,还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出于胎儿、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因素考虑,孕产妇、儿童以及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不建议使用。

  “我虽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清除它要吃抗生素,而且消除了一不小心又会感染,甚至还会有其他问题出现,所以我就干脆不去治疗。”这样的观点在办公室里并不少见。

  “如果说治愈之后会产生其他问题,那便是肥胖、食管反流症及药物其他副作用。”潘文胜说。

  清除了这种杆菌,为什么人会变胖?“因为消除杆菌之后,胃黏膜病变消失,胃口会变好,一旦吃过量,易出现肥胖。”潘文胜解释道,随着发胖,食管附近的隔肌会被抬高,引发胃食道反流。

  “相比于发病率、死亡率高居前三的胃癌风险,清除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所谓‘副作用’其实并不严重,而且,这也能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来加以控制。”

  结论:治!清除幽门螺杆菌利远大于弊。

  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

  如何防范?

  童钰铃医生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的指南共识是所有阳性者都要接受根治治疗。

  根据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成本-效益比和患者意愿等因素,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中建议感染者及经常和感染者共餐的家人也进行检测,如果结果呈阳性,那最好综合评估后一起接受治疗。

  童钰铃医生强调,这个建议须重视,但年龄超过40周岁,有报警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或胃癌高发区患者,“这些患者需进一步结合胃镜等检查,再综合治疗。”

  如何避免再次感染?潘文胜建议大家养成这些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食物要经过高温: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少刺激胃: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

  禁止口对口喂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责任编辑范田圆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滩涂运动 欢乐多
深夜醉驾还换交通工具
周巷民间河长“充电”上岗
一面“查无此人”的锦旗 牵出暖心救助故事
2025慈溪市农村文化礼堂“秋日村晚”首...
慈溪160余家企业亮相广交会第一期
观海卫人才兴企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4点建议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沃野“攀高”记
学习新语|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定向领航
应世界之变 答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为...
“良渚论坛”开幕在即 有哪些活动值得期...
第138届广交会开幕 浙江“智造”抢滩多...
浙江这些试点经验,如何变成全国惠民之举
王浩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科技...
共同谱写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习...
第一视点·学习手记丨让每个“她”人生出...
近镜头|习近平总书记这份关心从未改变
大国粮策
习近平: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习近平向塞舌尔当选总统赫米尼耶致贺电
习近平: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学习时节|时光里的她
学习时节|推动妇女事业发展,习近平主...
第1视点|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 加速妇女...
近镜头 | 习主席的话语让她深受感动
习言道|巾帼华章
开放路 勇向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