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桥头镇在成功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乡村样本的基础上,强化智能服务管理,搭建村级自治数字平台。该镇以云共享、云服务、云治理为抓手,着力破解农村基层政务服务管理难题,308项服务事项实现云办理,数字赋能为基层治理配上“最强大脑”。
“治理过程中,最难的是群众参与度问题,由于长期游离在村庄公共事务之外,群众往往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氛围才能拧成一股绳,穿起社会问题的“千条线”。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该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提出党建引领、三治联动的乡村数字治理模式,搭建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村级民主自治平台——“桥头分”小程序。“桥头分”将传统积分概念与现代数字技术有机结合,村民通过“点一点、扫一扫、说一说、拍一拍”的形式,参与各类民主评议、环境美化、平安治理、志愿服务和在线学习等活动获得积分。
“环境卫生打扫临时小工支出300元,办公采购A4打印纸100元……”“桥头分”公开栏目留言板块,村民正在讨论这期公开的村财务报表。“在‘桥头分’上公开村务,是数字治理助力清廉村居建设的一个尝试。”该镇负责人说,利用积分奖励,让村民变“要我看”为“我要看”,提升使用粘合度,带动群众积极融入数字体验。据悉,“桥头分”采用广大群众易上手的微信小程序的形式,让村民可以躺在沙发上看、坐在客厅里议,实现村务公开监督“低门槛”,让村民随时随地监督评论。
基层治理高效运行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桥头分”身兼“云端”监督办的职责,加强村务监督,让村民“看得见、管得着”。记者看到,在“桥头分”发言板块,村民随手拍下身边的“网格事件”并上传至平台,“大家都来看看,这个工程按照这样的工序做对不对?”“这里有一堆垃圾保洁没弄好。”“这里的垃圾桶分类昨天就没分好。”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在“云端”开展监督、评论。各类村务事件曝光在“阳光下”,督促村务运行更加公开、规范、透明。各村还通过“桥头分”平台,主动公示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听取村民对村财务支出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村级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基层治理,是桥头一直思考的问题。“桥头分”的出现,为“解题”指明了方向。村民可通过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在线学习等途径获取积分。“昨天周一清爽行动的招募活动在‘桥头分’平台一经公布,立马就有10余名群众踊跃报名。”毛三斢村负责人表示,“桥头分”的出现不仅利于基层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据悉,积分与村民的信用评价、评先评优、就业推荐等挂钩,并可在指定实体店兑换商品和服务,1积分=0.1元。目前,桥头辖区内已有14家店铺签约提供“积分”兑换商品服务,在线发起包括“清爽行动”“平安夜巡”等在内的活动23个,累计发放积分81975分,参与村民超2000人次。
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 通讯员 徐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