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儿来?”“为什么会来月经?”“睾丸为什么长在身体外面?”“蛋蛋被踢了该怎么办?”……孩子们青春期的疑惑,成为不少家长们的“难言之隐”,心中讳莫如深又无法绕行。
对此,2019年初,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红讲台”牵手,“聆听花开”青春期性教育团队应运而生,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片、生动的实验、图片竞猜和DV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将“青春期性知识”带给小学、初中懵懂的少男少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缓解他们在青春期的焦虑情绪。
作为团队的“元老级”成员,王科杰医生先后在实验小学、慈吉小学、市特殊教育学校、实验三小、阳光实验小学等开展授课讲座,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解答青春期孩子的各种疑惑,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想当年我初中的时候,学校发了本生理书,老师也没说,我们看着书里的名词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如今情况似乎改变得并不多,孩子们想要知道一些生理知识,要么就只能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要么就从网络上找到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有的孩子甚至因此看到了一些黄色信息,接收到了错误的观念。”王科杰表示,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团队还开发出低年级版(小学到初中)与高年级版(初三到高中、中专技校)课程,其中又分男生版与女生版。
“起初,我们会遇到尴尬,比如孩子们想看又不敢看,低着头,羞涩地笑;学校老师不放心我们,要求‘审核’PPT,看有没有敏感内容。”王科杰笑着说,为了跟这些00后产生思想的共振,他会上网搜罗各种好玩有趣的段子。在上课的过程中,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点,把严肃、正经的科普知识灌输给他们。
有一次,讲师团来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这些特殊的孩子往往被人们遗忘,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志愿服务的内容。”讲座是在综合教室里展开,学生的年龄跨度也大,从十一二岁到二十几岁都有。王科杰还特意调整了讲课的内容,采用大量的举例,从定义到生理特点,从发育讲到遗精,从科普到保健。刚开始,课堂很沉默,但慢慢地孩子们变得主动,不时举手提出他们好奇的问题,课堂也出现了欢声笑语。
去年,王科杰成为甬凉“组团式”医疗帮扶队队员,远赴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工作。帮扶期间,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多次进行下乡义诊服务,以及宣传艾滋病、肺结核防治的相关知识,给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带去规范的诊治理念。
由于当地医疗、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大多数人对疾病认知也比较落后。王科杰希望通过一次次的义诊,一次次的讲解,逐步让广大群众接受新的健康观念。
“由于交通、文化的闭塞,很多彝族百姓一辈子未走出大山,他们对于青春期性教育也基本没接触过。”接下来,王科杰打算借助慈溪妇保院平台,搭建“聆听花开”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布拖的学校,为彝族的青少年们宣讲青春期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的笑容。”王科杰说。
除此之外,王科杰还时常参加医院的“牵牛花”志愿服务。随着国家发展,现代化、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很多老百姓对于就诊过程中的各种自助机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开设“牵牛花”志愿服务,“招募令”一出,医院内的党员、医务人员都纷纷报名参加,王科杰就是其中一朵“牵牛花”。
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穿上志愿者红背心来到医院门诊,不厌其烦地为患者指路、协助挂号、陪同就医、维持秩序,还会参加医院周边道路、河道、绿化带清洁等志愿服务。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