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日光透过窗户洒落房间,两张单人床被收拾得干净整洁,电视机、茶几……各类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柔和的照明搭配适老化家具,营造出既便利又宜居的空间氛围,让人感觉宁静。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白沙路街道隆兴村隆兴路158号的白沙路养老服务综合体内,看到的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的居住环境。
养老院生活
舒心又自在
午休过后,在生活区的走廊里,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站或坐地闲聊着家长里短。当中,要数两位老奶奶聊得最起劲,时不时就乐得前仰后合,甚至还举起双手原地转圈跳起舞来。一位是92岁的应阿婆,另一位则是住在斜对门的“邻居”陈阿婆。
“我耳朵不太好,有时候你们说话听不清。”应阿婆说。虽然听力不好,但应阿婆思路清晰,交流起来并不困难。她说,她老家是杭州湾那边的,老房子拆迁后就搬到了宗汉。“老头子走了,两个儿子都在上海,一个人年纪大了,孩子们不放心。我们村里也有养老院,孩子们觉得设施欠好,就把我送到了这里。”她说,住习惯后,觉得挺舒心的。
陈阿婆80来岁的年纪,身体还算健朗,和老伴住了一间夫妻房。“我是宗汉新界人,年轻时在长河的棉花加工厂里上班。”她说,本来老两口还能相互照料,自从老伴得了帕金森需要人照料后,一儿一女在征得他们同意后,将他们双双送进了这里,“孩子们几乎间隔一天就来看看我们,跟住在家里也差不多。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照顾周到,孩子们也很放心。”
走廊尽头的一间房里有访客,是阿玉奶奶的儿子儿媳来看她了。阿玉奶奶是这里的“元老级”人物了,从开业初就住了进来,今年虽已92岁,但用手机接打电话、发微信语音、刷短视频都玩得挺溜。阿玉奶奶原是周巷人,老房子拆迁后在城区买了房,住得离儿子家近点,但随着年纪渐长加上独居,孩子们放心不下,便给她在这里定了单人间住下。“我婆婆有一儿一女,小姑子在杭州,跟我老公一样这些年生大病,身体都不大好。”儿媳景女士说,“我们自己也70多岁了,要把身体顾好,婆婆在这里挺好的,我们有空了多来看看她。”
持续优化
养老机构建设
记者注意到,每个房间门外的入住者信息栏,除了个人生活照和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还贴心地记录了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喜好、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
“现有25位老人入住,最大的92岁,最小的77岁,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划分5个不同的护理等级。”护理主管陈玲告诉记者,白沙路养老服务综合体按月收费,膳食费每人每月800元,房型以双人间为主,也有单人间和三人间,再按护理等级不同,每人每月总和收费在4000元至5100元不等。“目前33个房间都满了,另有2位老人已来咨询过,表示有入住意向。”陈玲说。
据悉,白沙路养老服务综合体自2020年10月初正式开放,由安之笑(慈溪)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综合体有日常生活、文化娱乐、老龄教育、康复指导、适老化改造五大板块,共计20个功能室。在为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之余,这里还成为了以老年群体为核心的互动交流平台,大家一起交流互动,或是参与集体组织的娱乐休闲活动,享受身体和心灵同时受到照顾的老年生活。作为我市目前功能和项目较为完善的中心,它正以全方位的配置、规范化的服务,受到老人及其家属的青睐。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老有所养困扰着社会各个阶层,将老人送往养老机构,曾是一些家庭不愿面对的话题。但如今,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专业养老机构的日渐壮大,人们的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让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去接受机构的专业照护,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老人们在白沙路养老服务综合体的生活日常,是我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嵌入式养老院建设,实施镇级养老服务设施提升行动,改造和新建优质普惠的家门口养老院,重点解决失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大小养老机构20家,养老床位3600余张,其中四星级养老机构1家、三星级养老机构1家,养老机构内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同时在14个养老机构建有认知障碍症照护专区,有认知障碍照护床700余张,从2020年至今,我市累计培育养老护理员1400余人、家庭照护者5000余人。
全媒体记者 陆超群 通讯员 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