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握住土壤使其成团,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的是沙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近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模块的22位学生在李旭博士的带队下,前往正大(慈溪)现代农业建设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两天的设施农业栽培课程实训。此次活动以“理论学习+实践实操”双轮驱动,助力学生在现代农业一线深化专业认知、锤炼实操技能。
课程实训理论分享由正大(慈溪)现代农业建设有限公司李前前博士等行业专家主讲,围绕土壤学基础、光合作用机制、黄瓜设施栽培技术及我国现代农业转型趋势四大模块展开。课堂上,李前前博士结合自主研发的智能土壤监测系统,生动解析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内在关联;在设施栽培技术环节,通过实时调取大棚环境数据,演示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的应用逻辑,让抽象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产经验。
理论课结束后,学生们实地观摩了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智能育苗中心以及农资配送中心,详细了解AI育苗监控系统的运行模式。进入西瓜种植大棚,技术员现场演示雌花雄花辨别技巧,学生分组完成人工授粉作业。在小番茄采收区,大家对照“红肩黄果、果蒂微卷”的成熟标准,体验“精准采收”的技术要点;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操作区,学生们根据实时墒情数据调试灌溉参数,切身感受设施农业“数据驱动生产”的高效模式。
“这次实践与平时的课堂学习差别很大。平时我们学的多是理论知识,这次亲自锄地,才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同学们纷纷感慨。“通过实地操作,我亲眼看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业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次实训让我看到了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农业事业的决心。”朱娇娇同学兴奋地分享道。
据了解,正大(慈溪)现代农业建设有限公司与宁大科院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校企合作:春季安排农作物播种、定植、水稻插秧育苗等活动,秋季则让学生参与水稻收获、果实采摘。李前前博士表示,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课堂理论知识,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企业能够筛选到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学生实训进基地’的双向互动,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大棚里学技术、在田埂上学管理,既能夯实专业根基,更能厚植三农情怀。”李旭博士表示,后续校企双方将围绕智慧农业课程开发、科研项目攻关等领域深化合作,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爱农业”的复合型人才。
全媒体记者 李珍燕 通讯员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