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市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内,一场特殊的手语课堂正式启动。在市残联的支持下,益米阳光社工机构邀请市聋人协会秘书长方莹担任主讲教师,为20余名零基础学员开启为期10次的手语系统培训。这是我市首次由聋人教师主导的沉浸式手语课程,旨在通过真实语境训练,搭建听障群体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在与聋人朋友的实际接触中,我们发现,虽然他们能够借助文字与人交流,但语序的差异常常会造成理解鸿沟。”项目负责人在开班时道出了活动初衷。与传统手语培训不同,本次课程采用“聋人教师+纯手语环境”的创新模式。方莹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互动练习等方式,系统教授手语字母、数字及日常用语。大学生罗同学在练习中不断调整手势角度:“方老师会反复示范,直到我们动作标准。这种‘无声课堂’反而让我更专注。”
“你好”“谢谢”“我叫……”“我今年50岁”——首节课后,不少学员仍围着老师请教,学习热情高涨。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但学习初衷同样暖心。大学生刘智欣坦言,特殊教育职业规划促使她参与:“想先通过手语学习走近听障群体,未来提供更专业服务。”妇联工作人员李程则带着工作实际需求而来:“曾遇聋哑群众递交材料沟通障碍,学会手语能更高效帮他们解决问题。”还有学员表示,希望日后能陪同听障人士就医、办理银行业务,破解他们“出门难”的困境。
据了解,本次系列课程将持续至10月,共10次课。后续课程将设置更多实践环节,如在今年9月国际聋人日前拟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届时会邀请学员带上孩子和聋哑人家庭组队,一起互动,参加游戏。在10月的最后2次课程中,会邀请聋人朋友在课堂上和学员进行手语情景练习,加强实践,从而真正掌握手语。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培训,让学员不仅学会手语,更能理解听障人士,走近他们。”益米阳光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计划组建手语志愿者队伍,陪同听障人士更有信心融入社会。
全媒体记者 韩雅依 实习生 罗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