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青瓷绿,千年海丝路。新学期伊始,慈溪文锦书院内,悄然“镶嵌”进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线——宁波首条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校园青瓷文化长廊正式与师生见面。
通过实物展陈、图文叙事和艺术设计,长廊系统整合了区域八千载海洋文化、二千年青瓷史、千年围垦史和六百年古船文化,构建出“可触摸的海丝记忆课堂”,成为我市活化利用“海丝”遗产、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次创新尝试。
长廊紧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全长21米,设有“历史文脉延四海”“海丝瓷路行天下”“潮塘江畔古遗珍”三大展区。现场不仅陈列有越窑青瓷标本、外销路径图及相关国家旗帜,更以北宋越窑海波纹为艺术基底,将21个曾出土越窑青瓷国家的版图巧妙呈现,凸显海洋文明与青瓷文化交融的美学意象。
“这件晋代青瓷残件照片清晰显示,三枚蚶壳被嵌入盘底作为底足——早在1600年前,越窑工匠就已将海洋元素融入陶瓷创作。”青瓷文化长廊主设计者、慈溪文化遗产志愿者徐伟明指着展板介绍道。如何将青瓷文明和海洋文明进行链接?这一“蚶子底足”的细节,成为贯穿整个长廊的设计灵感来源。
长廊落地文锦书院,与其地理文脉紧密相连。四公里外,便是潮塘江元代沉船发掘遗址——该遗址为浙江海洋文明考古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浙江元代造船技术、海洋贸易路线提供了实物依据,极大地丰富了慈溪海洋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深度。
“慈溪有着千年的越窑青瓷海外贸易史,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这条‘海丝’主题校园青瓷文化长廊,通过激活中华海洋文明和瓷器文明的基因密码,以‘考古+教育’‘考古+文旅’的新模式,推动实现教文旅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润泽广大学子心灵。”徐伟明说。
“它不只是一条文化长廊,更是一节行走的历史课。”文锦书院党总支书记孙旭明表示,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把“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文化大IP以青瓷文化长廊形式植入文锦校园,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举措,该长廊的建成,为中小学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慈溪样本”,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推动传统文化真正“活”在校园、“融”入教学。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