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慈溪市体育中心“慈交快充”智能充电站正式投用,新能源车主在此享受高效便捷的补能服务。刚结束锻炼的陈先生为这一便民举措点赞:“政府这件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他的获得感,正是我市“家门口的停车场”民生工程持续推进的缩影。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增停车位945个,智能化充电网络与停车设施扩容同步发力,为市民绿色出行注入新动能,彰显城市精细治理的温度与效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市将破解“停车难”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项目来抓,系统谋划,分步实施。今年初,全市定下了新增1308个停车位的年度目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各镇(街道),计划总投资3759万元。
挂图作战,各镇街道“比学赶超”。任务下达后,各镇(街道)迅速行动,一场围绕“停车位”的民生攻坚战全面打响。选址、设计、招标、建设……各个环节紧锣密鼓地推进。在古塘街道,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勘察,充分利用桥下空间、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针”;在观海卫镇,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改造为便民停车场;市城投集团则高效完成了景观大道814个人防车位的接收工作,首批100个车位即将对外开放。
据统计,截至目前,浒山、古塘、坎墩、龙山、观海卫、附海、逍林、新浦、桥头、横河、周巷等11个镇(街道)已率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宗汉、掌起等地的项目也部分建成投用。全市累计已完成停车位建设945个,其余263个正按计划推进,预计10月底前可全面完工。
我市已制定覆盖未来三年的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2025-2027年),未来三年再添3494个“幸福泊位”。2026年、2027年将分别计划新增1118个和1068个停车位。
从“一位难求”到“有位有序”,我市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的规划布局,正一步步将市民“家门口的停车场”从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
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 通讯员 孙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