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茅忠群:
培育企业家精神 助力转型升级
2013年,慈溪整体工业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遇到的挑战更大。“虽然提转型升级已有近10年时间,但效果并不明显。”茅忠群分析,这和时机不成熟、企业经营群体不成熟、政府相关政策都有关系。
茅忠群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少,如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破坏达到上限,土地、融资、人才等新增的高成本增加,企业转型升级的时机显现但不成熟。其次,在众多企业经营上,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还不成熟。最后,政府对于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的政策和宏观引导还存在不足。
茅忠群建议,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大大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以促进时机成熟。加大企业家精神培育,从创业创新课程、人格修炼与儒家思想等课程来丰富企业家的知识理论体系。逐步调整政策,做好产业引导,一方面要支持中小企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另一方面要实施一厂一策。“对于人才的问题,政府要营造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环境,尤其是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茅忠群说,希望政府提供充足的人才公寓及出台方便人才子女就学的政策。
人大代表孙平范: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阶段。”孙平范在谈到企业转型升级时说,技术改造、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都是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环节。
孙平范说,政府层面应该加快“一区两园三中心”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突破高校引进,规划布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产学研基地建设,政府更应该支持。”孙平范说,2013年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四换工程”,尤其是“机器换人”工程对企业有了极大的正面影响,希望政府在今年的工业建设上,继续加强政策性支持。
在孙平范看来,做好实体经济关键在推动科技创新,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他表认为,要科技引导、品牌支撑,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市场制高点,进而抢占行业制高点。“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有把人才竞争这件事做好,那么企业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障碍。”孙平范建议,政府层面应加快对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记者 何晨薇 整理)
政协委员孙灿华: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家与企业“共成长”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如今已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国家从上到下一直大力倡导的。”孙灿华告诉记者,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聚集高端创新资源为导向,我市通过引进中科院系统两大创新平台为突破口,着力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结合自身所从事的科技工作岗位,孙灿华围绕市“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和2014年市科技局的主要工作说,我市将启动建设两大平台三个中心,即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和宁波材料所,启动建设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和慈溪生物医院工程研究所,以及整合慈溪智慧谷等空间资源,建设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市科技孵化中心和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同时,要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分三年重点扶持2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100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和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初步形成国家、省、宁波、慈溪市四级创新型企业梯队。此外,全市还要深入开展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并鼓励企业开展发明创造,促进专利增量提质。“目前我市创新发展的一大难题是企业家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通过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探索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可以推动企业家与企业‘共成长’。”
政协委员陈越鹏:
从模仿到超越 营造“创新光荣”的社会大环境
“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点滴积累;创新也是一个带有痛苦的过程,因为企业转型带有风险,也有面临失败的可能。”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话题,陈越鹏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让企业创新发展,既要有政府的支持引导,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
“企业不创新,将来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了。”陈越鹏对记者说,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光荣”的良好氛围。为了进一步激励企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政府应当对企业的一些创新项目和重大创新成果进行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企业家自身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因为我市不少企业的发展最初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样持续了许多年早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固有的思维往往很难。“我不反对模仿,但在模仿的同时也要学习去超越,去做得比原来的更好。”他告诉记者,要改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从模仿起步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最终实现超越,这也是创新。同时,创新要从教育开始抓,要从小开始培养创新、冒险的意识,早一步树立起创新的思想,并在全社会营造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舆论环境。(记者 陈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