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市域水环境持续改善,马路市场得到有效治理,垃圾乱倾倒乱焚烧行为得到遏制……为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去年我市对水环境、落后产能、马路市场、违法交通车辆、建筑工程扬尘、农副产品偷盗、垃圾乱焚烧乱倾倒、滥建坟墓等开展专项整治,经过一年攻坚,八大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区域环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最新一期的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我市79个检测点中V类及以上监测点达到34个,消灭劣V类点超过30%。这张喜人的治水成绩单背后,凝聚着全市人民倾力治水的汗水。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市确定的204条“黑河、臭河、垃圾河”中,91条“垃圾河”全部清零,113条134公里“黑河”、“臭河”中,100条已完成治理,治理长度117.5公里,疏浚56.8万方,封堵排口406个,拆除违章建筑4.01万平方米。完成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提升4家,淘汰化纤企业产能11.5万吨。关闭禁限养区养殖场144家,配套落实生态消纳地5.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万亩,推广商品有机化肥1.2万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2个,接纳12583户,受益户数4.6万户。去年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完成污水管网疏通、修复120公里,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建成投产,日处置污泥200吨。
马路市场曾是一大“顽疾”,影响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区域交通等。年初,中心城区6个马路市场被列入“八大专项整治”内容。去年,农历春节前,城管、工商、商贸等部门联合发力,对包括海通马路市场、担山夜市、三北夜市在内的第一批马路市场进行整治,取缔流动摊贩130余家。今年6月,中心城区马路市场整治再次吹响号角,白沙路马路市场、南门大街马路市场、团圈路马路市场陆续开始整治,先后取缔流动摊贩250余家,取缔规范室内经营户294家,引摊入市173家。如今,走在南门大街、团圈路等路段,昔日摊贩扎堆、行人纷纷扰扰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和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更令人欣慰的是,第二批马路市场整治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式,不仅根治了存在了多年的马路市场,还充分挖掘白沙菜市、浒山菜市、西门菜市等菜市场剩余空间,开辟农民自产自销摊点,方便菜农创收。
垃圾乱倾倒乱焚烧行为对市容环境的影响较大,一直以来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作为垃圾乱倾倒乱焚烧整治的责任部门,今年7月,市城管局启动垃圾乱倾倒乱焚烧整治百日行动,按照“强化管理、从严执法、集中整治、落实长效”原则,以规范管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为重点,采取以路连片巡查、异地执法检查、蹲点值守、重点监管等措施,加大常态化管控力度,遏制垃圾乱倾倒乱焚烧违法现象。同时,针对当前因房屋装修产生的零星建筑垃圾乱倾倒现象较多这一情况,市城管局联合各村、社区开展上门登记服务,帮助市民办理零星建筑垃圾处置登记手续,指导做好零星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
一个废弃的油桶,装上轮子,配上两个水管,便成了一辆简易手推洒水车,通过定期洒水,防止建筑工地粉尘飞扬。这样的做法已经在文化商务区的多个工地得到推广。文化商务区顺昌大厦施工方慈溪建工副总吴立军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工地粉尘飞扬,工地招数不少:道路混泥土硬化、车辆进出“冲澡”、堆放的沙土覆盖防护网、用喷浆方式对边坡进行石土加固等。为了减少建筑工地粉尘对城市大气污染,全市各大建筑工地也纷纷行动,通过工地围挡、建筑垃圾规范清运、场路混泥土硬化、定期洒水抑尘、车辆冲洗等措施做好扬尘控制。
去年12月,全市滥建坟墓专项治理行动进入集中治理阶段。当日上午,龙山镇民政、公安、国土、城管、农业等部门联合行动,打响了治理“第一枪”,对凤浦岙村两座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的新坟进行拆除。随后,掌起、观海卫、桥头等沿山8个镇(街道)也全面展开行动。据介绍,为着力破解滥建坟墓“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怪圈,去年我市成立了滥建坟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滥建坟墓专项治理行动,按照“拆改、覆绿、禁新”的目标开展整治,拆除违规建造的坟墓,做好植树绿化,确保我市“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 黄超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