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高考中,慈溪中学两对双胞胎学子表现亮眼:姐姐方孜、妹妹方然双双圆梦浙江大学;哥哥周昊、弟弟周昱则分别被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
方孜方然:异班同心 携手圆梦浙大
方孜和方然这对双胞胎姐妹,从龙山实验小学、范市初级中学,到慈溪中学,都被分在不同班级。尤其是中考后,姐姐方孜以高出分数线7分的优势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实验班,妹妹方然则刚好压线,进入了平行班。
进入高中,方然坦言最初“非常不适应”,成绩一度在全校300多名徘徊。转机出现在她担任数学课代表后,遇到了房旭央老师。“每次去办公室交作业,我都会抓紧时间向房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她总是非常耐心地解答,而且一直鼓励我。”方然回忆道,在房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并带动了整体学习的提升。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方然在高考中取得了686分的好成绩,成功考入浙江大学。
在高手如云的实验班,方孜展现出沉稳从容的学习态度。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她摸索并坚持了一套系统高效的学习方法。每天整理错题是她的必修课,而每周日晚上的第三节晚自习,则是她雷打不动梳理数学知识体系的时间。“这样规律性地整理,能让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理解得更深刻,也记得更牢固。”方孜解释道。这份坚持与专注,最终让她以684分的成绩同样被浙江大学录取。
姐妹俩的学习策略各具特色。方然是“碎片时间管理高手”,早自习前的片刻、晚上吹头发的时候、晚自习后回寝室的路上,甚至睡前,都被她巧妙地用来背诵、回忆、复盘知识点和规划第二天的任务。“千万别小看这些零散的时间,日积月累起来,效果非常可观。”方然说。一起学习讨论时,难免会遇到解题思路不同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先各自把自己的思路和理由讲清楚。”方孜说,“如果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一起上网查找最权威、最标准的答案来验证。”这种坦诚的交流和对真理的尊重,反而成为她们共同进步的阶梯。
双胞胎朝夕相处的生活,自然充满了温馨又逗趣的小插曲。她们笑着承认,经常为一些生活琐事“拌嘴”。“最典型的就是早上,妹妹有时起得晚点,我就要在寝室等她。我们班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我吃早饭就得快一些,好赶紧去教室,结果她又会嫌我吃得太快。”方孜说起这些日常,脸上洋溢着笑容。高中三年,她们始终坚持每天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维系着这份紧密的纽带。
姐妹情深是方孜选择浙江大学的重要因素,由于方然已通过浙江大学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被提前录取,方孜也毫不犹豫地将浙大作为了自己的首选,期待着能和妹妹继续在同一所校园里学习、成长。
周昊周昱:同班同行 并肩奔赴前程
哥哥周昊以667分考入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弟弟周昱则以680分被浙江大学口腔医学(5+3一体化)专业录取。这对双胞胎兄弟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同班同行”的默契。从育才小学、育才初中,再到慈溪中学,兄弟俩始终是同班同学,高中阶段更是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的名字“昊”与“昱”饱含深意,是外公所起,寓意着“顶天立地”的期望。
朝夕相处的生活,让兄弟俩在学习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默契。面对高三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发展出了一种特别的减压“秘方”——用轻松幽默的对话来化解紧张情绪。“其实我们俩都不算特别擅长表达的人。”弟弟周昱笑着说,“但往往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玩笑,就能让对方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他举例说,比如某次考试没发挥好,这种心照不宣的幽默互动就成了他们迅速调整心态、应对压力的“秘密武器”。
在学习上,兄弟俩展现出明显的互补优势。周昊思维严谨,尤其擅长理科的逻辑推理。周昱则在扎实的理科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文科的思维特点,在知识的整合与贯通方面更胜一筹。他们经常一起钻研难题,互相启发,碰撞思维的火花。“有时候他提出的某个解题角度,会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思路瞬间就打开了。”周昊这样评价弟弟带给他的帮助。而在周昱眼中,哥哥周昊“性格很稳重,而且特别热爱钻研”。
书法、足球、跑步和乒乓球,都是他们课余的挚爱。“像书法,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一起练习了,一笔一划之间,能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周昱介绍道。有意思的是,在平时的考试中,兄弟俩的成绩常常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这次哥哥领先,下次弟弟又反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形成一种默契——不刻意去比较分数高低,而是心照不宣地铺开宣纸,一起写写书法来缓解压力,然后继续共同努力。互相借阅笔记、分享学习心得,更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常态。
提起学业上的进步,兄弟俩满怀感激之情,特别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与关怀。周昊回忆道:“以前初中都是走读,刚升入高中开始住宿生活时,确实有些不习惯和不适应。多亏了我们的班主任张百群老师,像长辈一样关心照顾我,让我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
弟弟周昱还提到,他们的家庭氛围比较宽松。“从初中开始,父母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空间,没有硬性的名次要求。”高考期间,母亲每天精心准备的可口饭菜和温暖的鼓励话语,成为了他们坚持奋斗的重要精神支柱。周昊认为,正是这种“散养”式的家庭环境,反而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律性和内在动力。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邬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