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天灯舍村:贫困村实现“自我造血”
2018-05-21 10:18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图为周巷镇天灯舍村及周边的农田。摄影 全媒体记者 孙丰立

  慈溪新闻网讯 初夏的清晨,走进天灯舍这个小村里,小河如玉带环绕,凑近仔细聆听,断断续续的鸡犬声,村民闲暇之余的聊天打趣声,小孩的打闹嬉笑声……声声入耳,融汇成一曲婉转动听的乐曲。

  经过连续2轮实施财政补助和村里开源节流,村里有钱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说到村里“脱贫”的事情,该村村支书吴志桥自足地说,在周巷,天灯舍村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眼下又到了一年榨菜收割的季节,天灯舍村的农田里,老人们在弥漫着蔬菜清新的香气里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种的榨菜等农产品由附近的农产品加工厂收走。”吴志桥告诉记者,村里不仅有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精品果园,这几年势头不错。他告诉记者,就在村口,有家叫骏万亿果蔬农场的场长吴国华带领6人专家团队从新疆引进“天山雪枣”,经过三年精心培育和技术攻关,引种成功。如今,村里这70亩冬枣基地内,成了慈溪采摘旅游的必游之地。同时,致富不忘村里人,吴国华把冬枣栽种技术和管理向周边辐射,天灯舍村已有农户开始尝试冬枣种植。

  除了以纯农业为“生”,天灯舍村还抓牢政策,在村里建起了三栋标准厂房,租给了三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光这笔租金就有80多万元。“大村大招商,小村小招商。”吴志桥说,虽然入驻的企业规模不大,但都是市里大力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如做医疗器械的华莱斯医疗器械、做水净化的世龙科技。吴志桥说,把好的企业引进来,不仅巩固了村集体资金,还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一个村就像一户人家,光开源不节流是不行的。”吴志桥告诉记者,为了节省村里集体经济开支,村里开展了“一把扫帚”扫到底的行动。党员、社员代表为先锋,主动打扫自家门前的卫生,让每年村里的环境卫生保洁费开支减少一半。“几年时间下来,村里人都养成了习惯,把自家门口的卫生包干了。”吴志桥说,对于一个有700多户人家的村庄来说,一年六七万的保洁费已经很节约了。

  记者手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产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天灯舍村是纯农业村,此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在连续2轮实施财政补助后,目前仅靠物业用房,每年就有近90万元租金收入。民富村强,天灯舍村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在乡村振兴路上,重新出发。■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 通讯员 岑俞贝 严俊

   责任编辑施春叶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光明时评】物流稳健增长 实体经济加快...
政策扩岗+岗位深挖 护航2025届高校毕业...
“我们的产品越卖越火啦”——“两新”...
经济日报金观平: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中柱:英勇无畏的...
我市开展防汛防台综合应急演练
晴热高温仍在持续 下周有望“退烧”
老人山中迷路 多方联手寻回
手抖、心悸、消瘦…… 当心中招“甲亢”
杨梅销售进入倒计时 错过再等一年
八旬老人陈如生:巧用南瓜蒂刻出“金石印”
创二代海归博士执掌非晶合金标委会
高雅音乐奏响乡村振兴文化新声
星河书院今秋启用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关...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政机关厉行...
学习进行时丨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天天学习|希望寄予青年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
历史的回响丨信仰之光照未来
微纪录片《淬心》第二集 | 以百姓心为心
时政微观察丨青年大有可为
夏日限定版风景!浙江各地爱心冰箱、公...
简历多维分析 岗位精准匹配 浙江创新打...
打通出口转内销堵点 浙江“三链融合”赋...
钱江观潮丨毫厘必较 万无一失 90后技术...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
学而时习之|越是艰险越向前 敢教日月换...
热解读|从一条“重要经验”求解“第二...
一习话·追光的你丨“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