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更是文化体育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历经40年发展,三北大地上文体设施星罗棋布,文体活动有声有色,一个“十分钟文体圈”已经成型,并且惠及全民。
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86万余平方米,年文化活动总量达2000余场次
今年58岁的胡先生,回忆起40年前最大的文化渴望,就是看一场电影。“当时城区只有电影院和大会堂放映电影,票价不便宜。”时年18岁的他,仅有的选择就是花一个小时走上十里路,去别村看露天电影。《智取威虎山》《鸡毛信》《上甘岭》 ……文化相对贫瘠的年代,一部部电影,点燃了少年的文化启蒙。
胡先生的这段经历,如今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慈溪,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市民提供了健全的文化设施与丰富的文化活动。
明月湖畔,“一院五馆三中心”文化公建群熠熠生辉;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将文化的触角深入基层一线;180家农村文化礼堂,成为百姓身边的精神文化家园……据统计,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861094.7平方米,其中,村(社区)文化室、镇综合文化站活动面积分列全省第二、第四。
完善的设施为市民亲近文化、享用文化搭建了最佳平台。一方面,大力实施政府文化惠民工程,大量送演出、送戏曲、送图书下乡,将文化大餐的“盘子”做大;另一方面,慈溪市艺术节、越窑青瓷文化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品牌化,青瓷瓯乐团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异军突起,上好一道道“特色菜”。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十大华语电影”表彰典礼等高规格活动,更是为这桌文化盛宴添彩。据统计,2018年,我市全年文化活动总量达2000余场次。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5平方米,年体育活动总量达420余场次
从一代人记忆中的煤渣跑道,到如今全面普及的橡胶跑道,小小跑道,折射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5平方米,今年体育活动总量达420余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近20万人次。
家住宗汉街道的陈大伯总爱去润德小学的操场锻炼散步。“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我们老百姓最受益!”他笑着说。42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慈溪模式”,作为省内首创,真正解决了市民日益扩大的健身需求,2013年以来,累计已接纳健身爱好者700万余人次。市体育场馆开放水平逐年提升,2018年,市体育场、市体育馆接纳健身爱好者超14.5万人次。
不仅如此,目前全市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安装或更新1000余套,有篮球场、门球场等各类室外球场500余片,登山健身步道总里程绵延百公里,其中方家河头、栲栳山步道被认定为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并名列宁波首份登山健身步道指南,面向全国推广。
从举办了十五届市运会等品牌赛事,到新年登高健身大联动等传统体育赛事,再到引进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羽超联赛等高规格赛事,热火朝天的体育赛事振奋了整座城市的精气神。
文化产业势头强劲——
实现从无到有到优“三连跳”,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2.08亿元
如果说文化体育事业是实现了从有到优的发展,那么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事物,则产生了从无到优、平地起高楼的突破。2017年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2.08亿元,比2016年的54.90亿元增长49.5% , 占宁波市总量的17.1%,规模和增速跃居宁波大市第一。
从无到有到优,“三连跳”的背后,是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特别是用好挖深秘色瓷这一特色地域品牌,文创产业亮点涌现。以秘色瓷为主题的2018年宁波文博会慈溪分会场,3天开设33场烧制体验活动,吸引5000余人次参加,青瓷用品销售额达5万余元。
明月湖文化创意园区、天元古玩一条街创意街区等8家特色文创园区,正稳步发展;保利湾底文化小镇、博洋智谷文创园等项目,取得有序进展;2018年文化消费年活动,包括演出季、电影季、图书季、非遗季等6大类15小项,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激活文创产业向纵深改革。
唐涂宋地,悠久的历史和改革的魄力,带给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自信;继往开来,文化之舟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明天。■全媒体记者 马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