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大爱撑起一个特殊家庭
2019-07-31 10:06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正月里,新浦镇新闸村宋金平的婆婆出现视力减退甚至看不清东西的症状,平静祥和的过年氛围顷刻消失。“哪家医院的眼科比较好?哪个眼科医生比较好?”经多方打听,结果到慈溪明峰眼科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宋金平就也在医院住下,悉心照顾婆婆。偶尔家里有事需要她,她就自己坐公交车回去,办完事,再马不停蹄回到医院照顾婆婆。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婆婆视力术后恢复良好。

  今年43岁的宋金平, 1996年从四川宜宾地区贫困山村跟随老乡来慈打工,当年与新浦镇新闸村沈万立结为夫妻。从此,她用大爱撑起了这个特殊家庭的一片天。

  这个特殊家庭本来就很困难:一家三口,两间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破旧房子,沈万立和父母都是“有话说不清、有事理不清、有账算不清”的智障残疾人。不高的收入来自沈万立下海捕捞小海产以及其父母种的二三亩地。在宋金平操持下,这个家很快出现可喜变化,并在2001年购置了二手二层楼房。婚后第二年,生下一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06年的一天,沈万立在骑摩托车下海捕捞的路上,不幸出了重大车祸。幸亏抢救及时,在市人民医院动了开颅大手术后,总算保住了生命,共花去医疗费十万元,造成终生致残的严重后果,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宋金平被折腾得走投无路,欲哭无泪,后经亲戚朋友的资助和地方政府的救助,终于挺起了腰板。

  为了再次撑起这个家,宋金平改行做起海产生意。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收海货,凌晨三四点钟出门赶早市,下午三四点钟赶夜市。每年寒冬腊月,无海货生意可做时,就凭自己的手艺为别人补网、装网。这样苦干十年,终于还清了数万元债,还拆旧房新建了楼房。

  宋金平二十多年如一日,对智障的公婆从不指责、讨厌、嫌弃,也不顶嘴,还经常送新鲜的鱼虾给公婆吃,买新衣给公婆穿。面对丈夫出车祸之后经常饮酒过量,酒醉后的种种不正常语言和举动,她总是善于诱导,不加指责。

  从牙牙学语开始,女儿都由她一人言传身教。从小学开始,她成了合格的第一任家庭老师。女儿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良好,现在嘉兴一所大专院校读书。■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通讯员 王纯纯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晋商故里绎春秋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壹视界·任平文章解读|从进博会到自贸港...
观海听涛上千年! 一座“卫”城的烽火与...
医学亲情双重呵护 810克“掌心宝宝”茁...
“青春甬动·不负韶华” 交友活动举行
“慈溪超有戏”2025戏曲大会“复活赛”...
“账号找回”功能竟成“生财之道”
城市“升级”看得见 家园“美颜”惠民生
社区的回收驿站让垃圾变废为宝更方便
稻浪飘“香”共富图景 市供销社实干担当...
高端设计智囊团走进慈溪 共绘小家电“智...
周巷打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全国样板”
给大棚“添衣”
学习·故事丨总书记回信里的誓词碑 让民...
学习时节|“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
天天学习|“这就是好样的!”
大型原创话剧《寻找“杜立特”》衢州首演
浙江出台新方案:五大行动助力农民收入...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聚力缩小“三大...
咬定目标不放松——二论学习贯彻省委十...
第一视点丨以自主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习话·迈向“十五五”|“以更大气魄深...
第一视点丨以自主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习近平法治思...
冷空气催热“暖经济”
好友醉驾刚被拘 男子醉驾又被查
强冷空气来袭 气温骤降8℃-10℃
全市首个公益“暖暖的书房”开张
流感即将进入高发季 医生支招科学应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