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二十多年如一日照料瘫痪丈夫
2019-08-02 10:18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对于一个青年女性来说,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然而,对于当年30岁的史竹青来说,之后的日子却是一段艰辛坎坷的人生路:24年来,她养家糊口,用瘦弱的双肩担负起照顾瘫痪丈夫的重任,用坚韧的精神为濒临破碎的家撑起一片天。

  1988年,24岁的史竹青欢欢喜喜地嫁给了退伍军人陈士敏。夫妇两人一个做裁缝,一个做生意,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然而,7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1995年1月,陈士敏在外地送货时意外遭遇车祸,彼时史竹青刚刚怀上第二个孩子。拖着身孕,史竹青一路陪着丈夫辗转江浙等地求医,求医之路漫漫,几乎用光了家里的积蓄。最终,丈夫陈士敏胸肋骨以下完全丧失了知觉,处于瘫痪状态。

  一下子失去了最主要的劳动力和经济来源,上有公婆,下有幼子,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今年57岁的史竹青眼眶霎时变得通红,但声音依旧坚定:“我就想,忍一忍,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怀抱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史竹青将这个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客厅里堆放的缝纫机和大大小小的布角料,陪伴她走过了艰难的岁月,也为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一些经济支持。为了兼顾好工作和家庭,史竹青24年来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刻:帮丈夫翻身、吃饭、擦身、按摩,养育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公婆……逢年过节走亲戚,她总是匆匆露个脸、扒口饭,就回家陪丈夫。“我不敢出门太远,怕他有事叫不应,就该着急了。”长期卧床,大小便最辛苦,全靠史竹青帮忙一点点抠出来。村里的妇女主任告诉记者:“但阿青把丈夫照顾的特别细致,一点痔疮都没有生过。”

  24年过去了,如今的陈士敏虽然仍瘫痪在床,但他们一家子已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儿子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虽然不能常在父母身边照顾,但家里添置的新电器可见孩子们对父母的体贴和关心。家里收拾得整洁干净,全新的生活让他们洋溢着幸福。

  “孩子们都各自有出息了,苦日子算是熬过去了。”史竹青边说边给丈夫做辅助康复运动。搓搓手,揉揉脚,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屋里重复了无数次。陈士敏脸色红润,神情开朗,很难将他与瘫痪卧床24年的病人联系到一起。回想起这些年的日子,陈士敏深情地望着妻子,向史竹青说出这么多年来他心里感触最深的话语:“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能和你结为夫妻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全媒体记者 郑琳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晋商故里绎春秋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壹视界·任平文章解读|从进博会到自贸港...
观海听涛上千年! 一座“卫”城的烽火与...
医学亲情双重呵护 810克“掌心宝宝”茁...
“青春甬动·不负韶华” 交友活动举行
“慈溪超有戏”2025戏曲大会“复活赛”...
“账号找回”功能竟成“生财之道”
城市“升级”看得见 家园“美颜”惠民生
社区的回收驿站让垃圾变废为宝更方便
稻浪飘“香”共富图景 市供销社实干担当...
高端设计智囊团走进慈溪 共绘小家电“智...
周巷打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全国样板”
给大棚“添衣”
学习·故事丨总书记回信里的誓词碑 让民...
学习时节|“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
天天学习|“这就是好样的!”
大型原创话剧《寻找“杜立特”》衢州首演
浙江出台新方案:五大行动助力农民收入...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聚力缩小“三大...
咬定目标不放松——二论学习贯彻省委十...
第一视点丨以自主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习话·迈向“十五五”|“以更大气魄深...
第一视点丨以自主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习近平法治思...
冷空气催热“暖经济”
好友醉驾刚被拘 男子醉驾又被查
强冷空气来袭 气温骤降8℃-10℃
全市首个公益“暖暖的书房”开张
流感即将进入高发季 医生支招科学应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