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二十多年如一日照料瘫痪丈夫
2019-08-02 10:18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对于一个青年女性来说,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然而,对于当年30岁的史竹青来说,之后的日子却是一段艰辛坎坷的人生路:24年来,她养家糊口,用瘦弱的双肩担负起照顾瘫痪丈夫的重任,用坚韧的精神为濒临破碎的家撑起一片天。

  1988年,24岁的史竹青欢欢喜喜地嫁给了退伍军人陈士敏。夫妇两人一个做裁缝,一个做生意,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然而,7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1995年1月,陈士敏在外地送货时意外遭遇车祸,彼时史竹青刚刚怀上第二个孩子。拖着身孕,史竹青一路陪着丈夫辗转江浙等地求医,求医之路漫漫,几乎用光了家里的积蓄。最终,丈夫陈士敏胸肋骨以下完全丧失了知觉,处于瘫痪状态。

  一下子失去了最主要的劳动力和经济来源,上有公婆,下有幼子,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今年57岁的史竹青眼眶霎时变得通红,但声音依旧坚定:“我就想,忍一忍,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怀抱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史竹青将这个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客厅里堆放的缝纫机和大大小小的布角料,陪伴她走过了艰难的岁月,也为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一些经济支持。为了兼顾好工作和家庭,史竹青24年来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刻:帮丈夫翻身、吃饭、擦身、按摩,养育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公婆……逢年过节走亲戚,她总是匆匆露个脸、扒口饭,就回家陪丈夫。“我不敢出门太远,怕他有事叫不应,就该着急了。”长期卧床,大小便最辛苦,全靠史竹青帮忙一点点抠出来。村里的妇女主任告诉记者:“但阿青把丈夫照顾的特别细致,一点痔疮都没有生过。”

  24年过去了,如今的陈士敏虽然仍瘫痪在床,但他们一家子已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儿子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虽然不能常在父母身边照顾,但家里添置的新电器可见孩子们对父母的体贴和关心。家里收拾得整洁干净,全新的生活让他们洋溢着幸福。

  “孩子们都各自有出息了,苦日子算是熬过去了。”史竹青边说边给丈夫做辅助康复运动。搓搓手,揉揉脚,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屋里重复了无数次。陈士敏脸色红润,神情开朗,很难将他与瘫痪卧床24年的病人联系到一起。回想起这些年的日子,陈士敏深情地望着妻子,向史竹青说出这么多年来他心里感触最深的话语:“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能和你结为夫妻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全媒体记者 郑琳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银盐集市慈溪首秀
禁毒宣传进展馆 筑牢少年“防毒墙”
铁骑队员装备“上新” 路面安全再添“利...
宁大科院福山创意学院毕业设计走进中小学
夏季高温动物抓咬伤高发 预防狂犬病不可...
夜鹭与“哨兵”
慈溪水果“甜”了全国
环创打造 “首店经济”新高地
人社服务掌上办 一键直达零跑腿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评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
市领导分赴各地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历史的回响|梦想起航的地方
钟华论: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拾光纪·这个“七一”,和习近平总书记一...
这“必死”的局,看中国如何破!
习近平: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
医者仁心在发丝间生长!衢江女孩蓄发三...
第一视点丨再访后陈:不断生长的善治样本
刘捷在省建设厅省水利厅调研:奋力开拓 ...
省政府党组第53次会议暨省政府第79次常...
一习话·追光的你丨“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
学习原声|歌声献给党
天天学习|他们的样子
习近平: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
习近平: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党中央决...
第一视点丨再访后陈:不断生长的善治样本
追光的你|这封回信 寄给他们 嘱托全党
学习手记 |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