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湾新区,有一座工厂日夜不息,帮助桥城约30万人口处理生活污水。在慈溪善水水处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工作的10年间,许寅促成并见证了一轮轮的水源新生,污水脱去灰黑,重焕澄澈。
混杂着油污的洗碗水、清洁衣物的漂洗泡沫、一冲而走的马桶水……只要横河、匡堰、桥头等十一镇三街道二区的居民打开水龙头,一天24小时的生活污水都会经过一级级管网,在此处汇集,等待许寅与同事们处理。
2010年,许寅从环境工程及排水专业毕业,放弃设计院等发展前景俱佳的工作方向,毅然走上一线污水处理工的岗位。在充斥着异味的环境中,许寅每天需直面10万吨污水,并在处理前利用铁钩人工打捞混合在污水中的垃圾杂物,以免影响处理工艺运行。
从千家万户汇集成的污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水质状况难免存在差异。为此,许寅每天要定时取样检测无数次,并根据进水的水质状况,在现有污水处理技术A/A/O工艺的基础上,控制运行成本,因地制宜调整处理工序,以适配污水的最终排放指标。细微的水质异常更是逃不过许寅的眼睛,他常常走进化验室利用显微镜等设备,深入分析异常水样,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查明异常原因并解决,确保污水处理流程稳定运行。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不仅要耐得住性子,也得用心。”伴随着寂寞与枯燥,许寅活跃在污水处理现场。如今由一线工人转为管理岗后,他仍保持着当初的工作习惯。尽管能通过化验数据了解每日的水质情况,但他经常出现在污水处理的第一现场,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遍整个流程,与一线工人交流工序的优化,甚至亲自到生化池取样观察。对于坚持这一习惯的初衷,许寅说:“从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有时带有主观性,走到现场熟悉流程、了解水质才能更精准地优化工序。”
2014年参加宁波市污水处理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2016年代表宁波市参加“富春紫光杯”全省职工污水处理工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团体第二名,2014年5月-12月负责慈溪市北部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活性污泥系统大修项目、参与系统恢复调试工作……在各项污水处理工职业竞赛中,许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屡获佳绩,通过参与系统调试等大型工程进一步提升处理专业技能。
“无论是在一线还是负责管理,所做的都是希望为改善慈溪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奉献一份力。”水环境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部门通力协作。这些年,许寅带领团队专注于污水处理,默默坚守在人类与大自然间的最后一道关卡,助力慈溪开展“五水共治”等惠及民生的项目。今年上半年,他还配合市水务集团供排水设施建设指挥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收集前期水质数据、分析工艺现状运行情况等资料,促成了市北部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标准提标改造设计方案。■全媒体记者 陆铭铭 通讯员 冯培 罗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