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4名工人正在人工球阀生产流水线上作业,阀体穿阀杆、拧压帽、装密封圈、压球,操作十分熟练。而在他们的正前方,一条球阀自动化柔性生产线也在不知疲倦地做着同样的工作。这台由机械工程师施方哲自主研发的初代球阀自动化智能柔性生产线已经达到了和熟练工一样的效率,让饱受招工难、熟练工培训难困扰的企业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80后,施方哲有许多和机器人有关的童年记忆。《机动战士高达》、《铁甲小宝》、《变形金刚》等机甲类动漫和一系列衍生的玩具是他的“启蒙老师”。因此,上大学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如何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完成产品的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理论和实践不分家,他在大学期间就积极参与各类机械设计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奖项,毕业后“无缝链接”到知名企业。
近几年,机器换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2016年,施方哲进入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世界十大机器人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在宁波的控资子公司,不少知名浙企上门寻求发展新动力,这也给了他研发自动化生产线的大舞台。
他的第一个独立项目就是为一家上市泵业公司设计水泵智能柔性生产线。根据客户要求,此条生产线要兼容50多种产品,减少60%的操作工和30%检验工,提高25%的生产效率,且需与ERP、MES系统集成,实现供应、制造、销售、售后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数据化、智慧化。接到任务后,施方哲多次前往台州工厂,在流水线上和工人一样上手操作,以了解装配检测的难点。一次,在有键槽的细长转子轴上自动装配机械密封时,他发现机械密封总是有细微的划痕,导致成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漏气而不合格。为此,他请来了老资历的工程师一起探讨问题,模拟实验。工人曾用塑料薄膜将密封圈和转子轴隔开进行装配,验证是否密封圈撑开大小上出现了问题,导致键槽划伤了密封圈?但撑开过大又会导致密封圈变形,而且柔软的塑料薄膜极易损坏,无法实现自动化。无数次调整后,他用合适厚度的钢管替代塑料薄膜,并改进了相关工艺流程,完美解决了漏气的问题。仅这一条生产线上,他就成功申报了3个发明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
8年的从业时间说长不长,但施方哲的履历也可窥见浙企高质量发展的一斑。他参与了吉利汽车“1.5T、1.8T发动机自动化装配检测线”项目,实现8小时发动机产量800台;以低于瑞士ABB公司同类型产品近一百万元的价格,独立主持和设计的“方太厨具集烟灶自动化插件生产线”,日产集烟灶6000多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国内首条美国泵自动化柔性装配检测生产线,入选了2018年度宁波市智团创业计划项目……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高效的机器效率、更人性化的机械设备、更好的产品质量。
干技术没有捷径,要帮助企业达到行业领先就要创前人没有之新。融会贯通各类机械设备的用途和结构,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磨炼,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施方哲表示,他曾经为了精进千分之一的精度,头脑风暴了大半年。但这千分之一的精度也体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唯有心无旁骛的坚守,才有超越平庸的成就。■全媒体记者 孙佳韵 通讯员 罗荷芳 瓷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