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您上午反映的劳动纠纷问题我们已经收到,下午会有劳动保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您家里来,您看需不需要法律援助,我们可以帮您联系……”孙塘新村的王先生因工受伤,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古塘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到网格长提交上来的信息后,及时联系王先生,并派专人了解具体诉求,帮他梳理法理关系,提供相关服务。
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在掌起“小墙热线”微信群里,新老掌起人聊得热火朝天,“群里哪位亲知道掌起线切割哪家强?”“落户要怎么申请?”各种问题一抛出就有群友热情回答。“小墙热线”从一开始面向流动人口的电话服务热线,发展到成立了就业指导、纠纷调解、群防群治、特殊人群服务、综合服务等5大服务团队,实现了全镇网格工作站全覆盖,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高达90%以上。这样的特色基层治理品牌是我市“两网融合”工作坚实的后盾力量。这其中有“红色引擎”引领全村的崇寿镇傅家路村,有将爱心积分存入“银行”的古塘志愿义工联合银行,还有在58个社区顺利运行的70个微自治项目。我市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为契机,以网格建设为载体,让广大群众实现真正的自治。
那么群众之间出现了矛盾,化解需要几天?在网格“小法院”出现前,这个数字是5天。今年7月,73名员额法官、54名法官助理作为威严的法律守护者融入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碰撞出化解多元矛盾纠纷的新思路。四个多月以来,130起基层矛盾纠纷在源头被消灭。法官进村进行法律上的指导,送法入户,既弥补了基层法治理念的不足,又直指诉源,进行诉前调解,平均1.75天就能化解一个基层纠纷。除法院外,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也派专业力量下沉到网格,基层网格专业化处置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深化融合,我市还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推动以法治理念处置基层网格事务,巩固完善“圆桌夜谈”“村民说事”等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以法律约束为底线,充分发挥道德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媒体记者 孙佳韵 通讯员 茹斯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