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它关乎城市形象,也关乎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今年以来,白沙路街道直面垃圾分类中的难点痛点,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生活垃圾处理方向,全域统筹,多措并举,注重长效,高水平推进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环境“美丽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垃圾分类推行难一直困扰着城乡结合部,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长春村人员结构复杂,百姓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垃圾分类工作一度难以有效推进。为有效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长春村在“以桶换桶”的基础上,探索撤桶并点、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上门定时收集、专员现场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该模式在该村的朱家桥河西片试点先行,在每天7点到9点、17点到19点这两个时间段内,第三方服务公司会挨家挨户进行上门收运。而上门收运时,还会有分类专员现场查看并指导各家垃圾分类。“这些专员都是村里的志愿者,有了他们的现场检查,村民的分类质量显著提高。通常经过上午的指导,傍晚第二次上门收运的时候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这相比之前村民‘不愿分、分不清、投不准’,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长春村村干部说,目前智能化上门收集模式已在全村以及周边村落推广开来,着力破解城乡结合部的垃圾分类难题。
有的村在收运模式上“动脑筋”,有的社区则在分类设施上“下功夫”。从投放系统无人问津到人人自觉使用系统来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系统给白果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美好的改变。居民可通过刷智能卡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领取带有专属二维码的垃圾袋,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后投入分类桶。第三方公司会对居民投放的垃圾开袋检查,通过二维码追溯分类不准确的家庭,由督导员通过电话或者上门宣教,并做好回访记录。白果树社区工作人员应立峰告诉记者:“3年来,在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系统以及督导机制的助力下,居民垃圾刷卡投放次数以及月可回收物回收总量持续增长,垃圾分类已成了社区新风尚,社区卫生环境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据悉,目前全街道32个居住小区正在快速推进“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模式,预计8月底将实现街道小区定时定点投放全覆盖。
环境整治贵在长效、难在常态,为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白沙路街道建立对表奖惩机制,设立“红黑榜”。“街道根据各村、社区(居委)的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排名,每周小排位、每月大排位,各村、社区(居委)现在对垃圾分类都不敢松懈。”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按“主体抓、直接抓、分片抓、助力抓”的责任分解体系,强化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倒逼。实行“精准问责”和“末位淘汰”制度,对红榜单位进行表扬,对黑榜单位进行问责。与此同时,建立整改闭环机制,让问题整改有目共睹,督查办专职督察员每天模拟第三方对白沙路街道所有村、社区(居委)开展检查,每周检查5轮以上,对存在问题以督查件的形式限时两天办结。此外,街道“每周义务清洁日”“美丽家园”“美丽庭院”“小手拉大手”“邻里帮带”“签订承诺书”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将垃圾分类志愿力量聚合在一起,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全媒体记者 屠梦欣 通讯员 岑斌 潘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