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第一观察|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深远
2020-10-01 10:24   稿源:新华社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这一重大倡议。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今天,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讲坛上阐述“万物和谐”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观照,更传递出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深邃思考。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2019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多样性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不仅生物界、自然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也应该是多元多样的。

  “万物和谐”,正是中国人对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多样共存的哲学和诗意表达。

  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联合国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报告令人忧心:原定于2020年实现的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的20个目标多数未能达成。生态环境的退化正以种种惨痛方式向人类敲响警钟。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质朴而通俗的语言阐述他对生态文明系统的认识。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今天,在联合国的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又精妙地道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着发展道路、生活方式、文化文明等领域多样性遭遇挑战的危机。个别大国信仰“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冷战思维、零和逻辑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源在于人的自私与短视。以邻为壑、“退群”“毁约”……当前国际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同样与一些人的短视和自私密切相关。

  这是2020年5月28日在中国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拍摄的与海葵共生的小丑鱼。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坐标审视当今世界,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思考人类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讲坛阐释的“万物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它首先是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良好生态图景;

  它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

  它还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作出的论断微言大义。

  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无论是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还是解开国际关系症结,都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超越传统思维,寻求新理念、新方案。

  “万物和谐”,是中国的思考与答案。它不仅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更是关乎人类存在的智慧。

   责任编辑范田圆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永远高唱这首歌
这个暑假,浙江高铁更快了
浙江参加“专精特新”的聚会
初心如磐 踔厉奋发 浙江各地喜迎中国共...
学习手记|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重温...
近闻·总书记讲给共产党员的6个故事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央视快评】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
【追光的你】习言道|走得再远,也不能...
习语丨“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
重磅微视频丨锻造伟大政党
银盐集市慈溪首秀
禁毒宣传进展馆 筑牢少年“防毒墙”
铁骑队员装备“上新” 路面安全再添“利...
宁大科院福山创意学院毕业设计走进中小学
夏季高温动物抓咬伤高发 预防狂犬病不可...
夜鹭与“哨兵”
慈溪水果“甜”了全国
环创打造 “首店经济”新高地
人社服务掌上办 一键直达零跑腿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评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
市领导分赴各地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历史的回响|梦想起航的地方
钟华论: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拾光纪·这个“七一”,和习近平总书记一...
这“必死”的局,看中国如何破!
习近平: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
医者仁心在发丝间生长!衢江女孩蓄发三...
第一视点丨再访后陈:不断生长的善治样本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