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促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
张燕女 市人大代表、浙江夏宝电器有限公司会计
人才是兴业之本,强市之基、竞争之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融合壮大,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尤为迫切。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持科学引领、强化政策激励,在招引人才上打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招引人才数量和质量均实现突破,但也仍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2021年,我市“大交通”建设已启动、“大湾区”融入更加紧密,接轨大上海,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向先进地区招“才”引“智”正当时。
拓宽引才渠道。要突破传统招聘会、交流会等引进方式,大力创新并推进协作引才、中介引才、招商引才和以才引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创新多元化合作模式。政企合作,探索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深入推进企业创新团队建设,政府要当好企业与专家对接的桥梁,鼓励双方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合作模式。
留住人才是关键。强化人才成长激励机制,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明确企业把生产研发和人才培育投入作为获得政府支持的依据,引导激励企业把人才留住。 (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
加快北部骨干路网建设 加速融入上海都市经济圈
陈沸沸 市人大代表、崇寿镇傅家路村党委书记
携手杭州湾新区,主动接轨上海都市经济圈,已经成为慈溪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特别是沪甬跨海铁路的开启,将有效解决慈溪交通网络外连问题。未来,慈溪北部要加快骨干道路网络建设,以加速融入上海都市经济圈。
目前,我市西北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滞后,道路密度不足,道路之间又缺乏衔接,导致交通疏导能力弱,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还影响了产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优势互补,甚至降低了城市整体对外竞争力。
建议增强西北部地区交通规划前瞻,构建“市区融合大交通”格局,尽快规划建立高铁站配套骨干道路网,也显得尤为重要。崇寿镇地处前湾新区规划核心区,是慈溪市区和杭州湾新区的交集,辖区范围的浒运公路北延、防汛公路南延、G228、余慈中心线等交通纵向大动脉都需要完全贯通,只有断头路打通,才能有利于提高城市辐射功能,促进中心城区与杭州湾新区的产城融合。同时,应加快西北部道路网络建设,实现西北部乡镇的互联互通,做好全市北接文章。 (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
打响城市大品牌 赋能慈溪新形象
吴继生 市政协委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到2035年,慈溪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为对外城市品牌形象展示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鉴于目前我市城市品牌建设存在缺少顶层机构与协调机制和系统性等问题,我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借鉴杭州、成都经验,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慈溪城市品牌工作办公室,作为城市营销传播的主导机构,承担决策规划、管理协调与实施控制的职能。二是统筹专项经费,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参考宁波的做法,以宁波的量级设置慈溪城市品牌推介专项经费,作为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平台合作资金;同时统筹产业、招商、旅游、文化、功能区块的宣传资金,由城市品牌工作办公室进行全盘运作,避免重复性、分散性,实现传播一致性。三是聘请顾问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可聘请组建一支包括政策研究、城市景观设计、对外宣传、人才服务以及信息渠道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团,为慈溪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建言纳策提供智力支持。有条件情况下可聘用正能量的明星艺人、主持人或者知名学者专家等名人加盟顾问团队代言。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新型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陈金君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副局长
我市推进数字慈溪、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信息化发展水平、智慧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契合慈溪长远发展需求,我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智慧城市空间布局。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融合相关大数据,结合数据综合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手段,从宏观、微观层面上构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规划。二是注重以人为本,提升惠民便民服务水平。以“为民、便民、惠民”为目标,充分整合服务渠道和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突出体验提升,实现全程全时全方位的服务,促进智慧应用全民共享。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构筑智能制造产业体系。要结合环创中心、慈溪滨海区、慈溪高新区、商品物流园区、鸣鹤风景区等重点产业平台,打造智慧城市试点园区,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智造慈溪”。四是建立组织领导、突出人才智力支撑、强化信息安全等长效机制,推进智慧城市有序建设。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