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宁波市教育局正式出台《关于深化“双减”工作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的指导意见》。意见包含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合理均衡配置师资、整合校外多方资源、为课后服务教师提供晚餐服务、解决子女托管、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等九大方面。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由于很多老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客观上给老师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有教师反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等问题。在这个负担面前,广大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教育情怀,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可贵,非常值得敬佩。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各校要推进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支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申请选择调休,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尤其要关心家庭照顾任务较重、上班距离较远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当天没有安排课后服务工作的,可以适当提早离校,当天有课后服务任务的,早上可以适当推迟到校。学校要科学规划,安排好课程教学和日常工作,确保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有实行弹性上下班空间。各地各校可探索课后服务时间“储蓄制”,将课后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用于本学期内兑换假期。可根据实际,探索实施“无理由休假”“关爱假”等,灵活安排教职工工作休息时间。
横河镇教办为全镇近400名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建立了课后服务“时间银行卡”制度,鼓励教师把参与课后服务管理的时间积攒至“时间银行卡”,“时间银行卡”上的时间可以折算成自由支配时间,可以用于参加学习、调休等。
合理均衡配置师资,整合校外多方资源。课后服务推进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强度相对任课教师往往更大,与此同时,如果1+X的“X”部分都由校内教师承担的话,老师们的课程压力也会大增。为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合理均衡配置师资、整合校外多方资源的要求。
各校要综合考虑教师岗位职责、学科专业和实际工作量等因素,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避免课后服务工作量过于集中到班主任等部分岗位或部分学科教师身上。学校可探索建立AB岗制度,方便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应急调整、交替轮岗。
鼓励各地各校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加强课后服务,减轻校内教师过重工作负担。各地各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设置需要,聘请专业院校教师、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普工作者、“五老”人员、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讲师团成员、大学生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可探索引入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承担部分课后服务,扩充课后服务师资队伍。“但不是由学校直接和这些机构去联系,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允许的,而是要经过教育部门统一遴选若干个,然后提供给学校去自主选择、去使用,收费要符合相关规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来减轻教师的负担问题。”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推出了“青轻课堂”课后服务计划,成立了以青年志愿者、青联委员、青年农创客、爱心企业家及各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为主体的“青轻课堂”讲师团,课程涵盖急救自护、非遗传承、法治普及、红色教育、农事体验、科学普及等六大主题,旨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将放学后教育的“空白期”提升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可为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课后服务教师提供晚餐服务,解决子女托管。很多老师们自己也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参加课后服务后可能导致老师们缺少时间管理自己的小家,时间长了产生后顾之忧。《指导意见》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要求各地各校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统筹考虑教师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提供晚餐服务、解决子女托管、保障教师休息等,为教师排忧解难,做好教师教学生活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如今,针对教师的“家庭晚餐”,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在晚餐时段允许外带或家属进校用餐,解决了老师们没有时间买菜、烧饭、和家人一起就餐的问题。“我觉得这一举措很人性化,也解决了我的一大困扰。”该校的一名老师表示很赞成这个做法。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大事,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样是教育的大事。《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各校要落实教师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制度,逐步提高体检标准。关心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压力下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舒缓教师心理压力。建立健全教职工疗休养制度,组织教师开展一年一次的疗休养活动。同时要依托工会组织,加强资源对接,拓展服务渠道,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惠师服务等暖心活动。
除了以上这些措施,《指导意见》还就落实课后服务补助、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等做了具体要求。为了更好地关心关爱教师,宁波市就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师资薪酬补助和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都有具体文件规定,严格落实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全媒体记者 袁哲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