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瓷与画的邂逅,将千年越窑烧制盛况跃然于四尺宣纸。通过2个月的创作,日前,慈溪画院画师沈建乔成功创作了一幅名为《上林窑图》的国画,首次全景展现了唐宋时期上林湖越窑的烧制盛况。这幅画面恢宏、别具匠心的画作,也是沈建乔正在打造的“秘色之境”系列画的第三幅作品。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城区的溪山剑桥越窑青瓷美术创作室时,室内的墙上、地上,映入眼帘的都是以越窑青瓷为元素的国画:有的以山水为背景,展示青瓷烧制过程;有的用人物作衬托,展现贡品之秘色;有的以文物为借鉴,凸现越窑之精美纹饰……而在沈建乔身旁的长桌上,摆放着一幅还散发墨香的《上林窑图》,这是他新近完成的一幅力作。
《上林窑图》为四尺整张,长138厘米,宽68厘米。远远望去,画中上林湖山川汇聚成一片青翠,犹如秘色瓷般淡雅柔和;走进细看,似乎又别有洞天。在众多苍翠的山林掩映下,一座座上林窑场顺山势坐落其中,山脚下,工匠们有的正忙着采土,有的正在烧制,有的则忙着把成品搬运上船。不远处,帆船竞发,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我想通过这幅画,全景式展示坐落于上林湖边的这些窑场当时烧制青瓷的繁荣景象。”沈建乔告诉记者,上林湖窑区曾是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生产中心,秘色瓷名扬天下。全盛时期,这一带窑场多达120座左右,分布密集,产出的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还远销海外。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类冰似玉、巧夺天工的越窑秘色瓷深深吸引了沈建乔。其实,在此之前,他通过多次走访上林湖的记忆和历史文献相结合,已先后创作了同系列的两幅画作。从2016年起专门以越窑青瓷为主题开启创作之路的他,次年便开始“秘色之境”系列画创作。2017年,宽34厘米、高120厘米的竖版画《上林制瓷》诞生,这是“秘色之境”系列的第一幅作品,但这幅画他并不特别满意。几经考量之后,他认为横版更适合展示越窑青瓷烧制的全过程,于是在第一幅的基础上,2019年经过改进后他又创作了第二幅画作。该画长138厘米、宽68厘米,在上林湖山水背景下,展示了窑工们从挖土、碎土、挑筛,到成型、上釉、烧制,再到包装、验收、运输等多达数十道复杂的制瓷工序。“唐宋时已有官监窑,所以我特别在亭子下画了2位正在验收瓷品的官员。”沈建乔指着画中人物说。
“我创作‘秘色之境’,就是想把慈溪上林湖秘色瓷之意境,用国画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越窑的文化内涵。”作为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会员,沈建乔觉得,传扬越窑历史,续写秘色瓷之今生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追求。据悉,在完成3幅“秘色之境”系列画后,沈建乔还将结合“唐代大明宫”“法门寺”等与越窑青瓷前世今生相关的题材继续创作,计划用几年时间完成20余幅作品,组成完整的“秘色之境”后向世人展示。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实习生 陈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