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浒山街道的陈大爷今年七十出头,是一位有20余年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虽然长期服药治疗,但平日不太关注血压控制情况。几年前,陈大爷又被诊断出帕金森病,吃的药就更多了。
今年夏天,陈大爷总觉得头昏昏沉沉,躺着坐着时还好,但只要站着,尤其是刚站起来那一刻,头晕得特别厉害,还出现眼前发黑的情况。刚开始,陈大爷以为是血压高了,便自己加了降压药的剂量,但是头晕的情况不仅迟迟不见好转,甚至愈发明显,好几次都险些摔倒。
于是,陈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六院院区求助。接诊的是神经内科的徐迪荣副主任医师。在了解陈大爷的症状和用药史后,徐医生为其进行了“卧立位血压监测”,发现陈大爷平卧时血压为129/72mmHg,但起立后的即刻血压却降到了89/59mmHg。徐医生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和贫血后,判断陈大爷头晕的源头来自于帕金森病。
“应该是帕金森病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徐医生介绍,帕金森疾病进展本身可能逐渐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同时也受到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影响。当人体由卧位或坐位变为站立位时,静脉血会积聚在下肢、内脏的静脉系统,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起短暂性的血压降低。而帕金森病作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常伴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反射能力减弱,因而不能充分使回心血量增加,进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据了解,体位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有50%-70%的患者会出现该症状。为此,徐医生提醒,帕金森病患者更要加强血压管理。
“血压在一天中是持续波动的,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需根据原发疾病和环境因素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徐医生建议,患者应做好进餐和服药的时间管理,比如三餐应按时正常进行,晚上就寝前应避免大量饮水,若有夜间高血压需酌情服用短效的降压药物。同时,他建议患者日常自行使用电子血压计监测卧立位血压,在安静的环境中空腹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的头晕甚至眼前发黑,一定要及时终止测量,立即坐下或躺下,以保证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适当增加饮水和摄盐量,至少每天摄入2升-2.5升水;起来时缓慢站立,由坐位或卧位变为直立位时要稍作停顿;休息时,头高位,将床头抬高10厘米-30厘米,或者使用医用弹力腹带和齐腰的弹力袜,帮助回心血量增加。
最后,徐医生提醒广大市民,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在起立或长时间行走时,患者可出现眼前黑朦、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伴有站立不稳,甚至导致晕厥,造成跌倒、骨折、致残等不良事件发生,还可能诱发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帕友们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切勿自行调药,避免意外发生。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徐吉芳 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