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听闻我市某校禁止学生课间“串班”,若是被发现有学生出现这类情况,轻则教育批评,重则写检讨、叫家长。
据了解,禁止“串班”,主要是学校出于安全和便于管理的需要,而禁止学生课间与别班学生交流的规定。笔者调查发现,禁止“串班”的情况并不局限于某一学校或某一地区,而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学校。这类课间行为限制也不仅仅局限于“串班”,还包括不能“串楼层”、不能在走廊嬉戏,有的学校还规定课间除上厕所外,不允许出教室。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而约束其行为,这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实际上,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来看,学生是有自主活动权利的,“一刀切”的规定实在让人难以认可。笔者认为,课间十分钟作为放松休息的时段,与别班同学沟通交流、谈论问题或者走出去活动活动,这既利于消除紧张、疲劳症状,也是一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长久之计。一些学生课间想休息一会或者看看书籍,一些学生可能想要走出教室与同学交流,这些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强制的禁止规定下,不仅会限制学生课间活动和同学之间正常交往,甚至有的学生迫于规定,每到课间都会去厕所溜达一趟,以此换来难能可贵的几分钟放松和社交。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安全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为了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课间十分钟,要安全也要少一些约束:一方面,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广阔健康的人际交往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一点,孩子本人永远比成年人更有发言权,建议学校和老师多些“学生视角”,按照学生的需求来合理规划,同时学校应营造安全可控的校园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履行保障学生校内安全的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强化安全教育,让学生们知道危险在哪里、如何去防范,也需家长给予一定理解,才能让校方放心、学生玩得开心。
须知,得与失从来就是共生并存。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他们的成长空间才会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