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周小丽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会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已悄然开启新的一天。作为以道德模范周小丽名字命名的法律援助阵地,这里迎来了春节后的首个公益法律服务开放日,不少群众携着各自“心头事”叩响法治之门,又在暖意融融的解答中舒展眉头。
从每月19日的固定服务,到随时响应的“法治110”;从单纯矛盾调解,到涵盖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的“全科诊所”。2016年成立以来,周小丽工作室便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群众的心。八年间,累计接待咨询超1500人次,成功求助满意度达99%,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我28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今天终于找到解法了!”当日上午,咨询完毕准备离开时,长河镇夏先生捧着泛黄的资料如释重负。面对这个跨越近三十载的历史遗留问题,周巷法庭沈法官既当“法律顾问”又做“政策向导”,并现场连线资深庭长会诊,条分缕析指明土地证确权路径,让夏先生心中的大石终得落地,连赞服务“专业、详细、受用”。
“我们整合了法官、检察官、律师、政协委员、村书记和老娘舅等各方力量,免费让群众享受‘接地气’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工作室负责人周小丽说,这支团队主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调解劳动争议、提供法律援助等。当然,也会走村入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
周小丽团队不仅坐堂解忧,也经常主动出击争当“和事佬”。家住周西社区年过八旬的周大爷夫妇曾因补偿款问题成为征迁“拆难户”,周小丽团队既严守政策红线,又洞察老人生活窘境。在一次次踏着晨露晚霜上门调解成功后,周小丽自掏腰包为周大爷送上了2万元钱,并牵线爱心人士结成帮扶对子。如今每逢佳节,总能看到志愿者提着米面粮油叩响老人家门,让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为民生关怀的“最美一里路”。
翻开工作室的“民生账本”,数字里藏着温度:12户动迁难题迎刃而解,120余起家事纠纷烟消云散,更有无数像周大爷这样的老人,把法律顾问认作“亲闺女”。“小丽啊,侬像我闺女一样,今天我生日,一定要来喝杯酒!”今年春节期间,90岁的郑大爷向周小丽发出邀约,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周小丽团队工作的认可。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