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近日成功撤销松材线虫病疫区。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发的毁灭性森林病害,因其极高的致死率和难以治愈的特性,被形象地称为“松树的癌症”。无疫情状态的实现,意味着在经过秋季的全面普查后,未发现因病死亡的松树,且对媒介昆虫的虫体取样检测结果中未检出松材线虫。
“此次撤销疫区,关键在于集中除治、精准防治、动态清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科劳冲介绍。我市专门引进疫木除治团队,实现疫木除治运输、无害化处理、山场清理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一般来说,感染的松树只能砍伐,很难治疗。”劳冲说。在除治中,疫木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疫木和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桠全部清理下山,采用焚烧、粉碎等方式集中清理,彻底灭杀松材线虫。
为了预防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我市还采取了给松树注射免疫制剂的方法。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注射免疫制剂的黄金时期,此时注射可以有效增强松树的抗性,使其在接下来的2-3年内免受松材线虫病原的侵染。据统计,松林免疫制剂注射覆盖率逐年上升,2024年以来累计注射免疫制剂60余万支。
此外,针对松材线虫必须通过松墨天牛等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特点,我市创新性地采用了“施放天敌昆虫+培养建立种群”的模式。通过施放松墨天牛的天敌——肿腿蜂等,有效降低了松墨天牛的虫口密度。劳冲表示,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不仅防治效果稳定,而且能够到达那些地形险峻、防治困难的松林区域。
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我市还建立了“护林员+无人机+高空瞭望”的疫情监测网络,实现了人防与技防的结合。对片区内松林开展常规监测巡查,并针对原疫点及其周边区域提高了监测频率。同时,市镇村三级防控人员的打孔注药、抽样检测等工作落实情况也全部纳入了省级“数字森防”平台,实现了从疫情监测、疫木除治到免疫预防的全链条管理。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录入除治信息超20万条。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