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锣鼓声声响起,台上的小生挪身移步,以其独特的唱腔将故事咿咿呀呀唱来。近日,在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村,慈溪春蕾越剧团的演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生楼海花一出场,便成为这场演出的焦点。作为春蕾越剧团能文能武的“台柱子”,楼海花是慈溪越剧范派、徐派名票,也是“慈溪超有戏”2025金黄道地戏曲大会的推介官之一。
楼海花出生于越剧之乡嵊州,一颗戏种子在儿时就种下了。十几岁时,楼海花进入了嵊州普义越剧班,开始进行专业科班学习,正式走上戏曲之路。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压腿、跑圈、练嗓,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兴趣只是从业的开始,刻苦是成功的条件。在学校里,楼海花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揣摩,功夫不负有心人,18岁,她就被分配到民营越剧团,成为团里的主角小生。
27岁那年,她离开剧团,随丈夫来到慈溪观海卫,但刻在骨子里对唱戏的执着从未减退,只要有唱戏的机会,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上台演出。渐渐地,楼海花的名声在慈溪响亮了起来。当时,春蕾越剧团的团长余浓娣听说了她的名气,便亲自上门邀请她加入越剧团。面对团长的邀请,楼海花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能继续到民营剧团唱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一台戏续一场梦,我求之不得。”
据余浓娣介绍,春蕾越剧团曾经历过解散,后来又重新召集起来,团里的成员并非都是科班出身。楼海花到剧团后,除了排戏演出,还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大家的老师。“她特别擅长指导戏曲身段,《何文秀》《王老虎》等剧中的打戏,都是她手把手带着团员们练习的。”除了在越剧团里发光发热,楼海花还在观海卫老年大学任教,每周两节表演课和唱腔课,每堂课都座无虚席。
楼海花说,剧团一年要演上百场戏,她非常享受在舞台上的时刻。有一次,越剧团在白沙路街道三洞桥村演出,原定3天的演出因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而被追加到9天,楼海花和越剧团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热烈的反响。一点一滴的成长不仅被戏迷看到,春蕾越剧团也摘得了不少荣誉,去年11月,成为了浙江省民营文艺院团协会理事单位,台州、舟山、杭州等地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
“以前为自己唱,现在为戏迷唱。”楼海花说,因为热爱,全团所有人都和她一样,在学习中进步。原本只是小打小闹的剧团,一步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这么多年下来,剧团已经排练了30多本戏,“家当”也越来越多,戏服、道具、布景堆满了仓库,这次到南京演出就装了满满3辆货车。目前,春蕾越剧团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琵琶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保持剧团的活力和凝聚力,向专业化再迈进一步。同时,我也在这里为‘慈溪超有戏’打个call,希望广大戏曲爱好者多关注多支持,一起助力戏曲传承发展。”
全媒体记者 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