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灶浦,穿城而过,两岸新貌,尽收眼底。
所谓有水则有灵,胜山便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小镇。
商贸重镇、红菱之乡、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在这里,看得到春之生长,触得到夏之脉动,晒得了秋之丰盈,也可享冬之静好。
春夏秋冬,四时四景;胜山之美,亦动亦静。不如,就以四季时序为脉络,翻开属于这座小城的“四时图鉴”——
律回春晖渐
万象始更新
新春佳节一过,位于胜山镇的轻纺布料城又热闹起来。档口老板们忙着整理刚到的货物,布料、成品衣服、鞋子……各类服饰用品应有尽有,市民穿梭其间,挑选着心仪的物品。吆喝声、询价声、交谈声……这座总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春潮涌动”。
从胜山布角料一条街,到初具规模的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再到功能完备的轻纺布料城……轻纺布料早已融入胜山的发展肌理,成为小镇的鲜明标识。但事实上,要让“一块布”始终焕发生机,并非易事。
近年来,胜山积极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径,在产业生态优化上持续发力,一方面不断完善布料城配套服务,打造集原材料采购、布料设计、生产加工、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另一方面扩大产业规模,让轻纺布料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时光知夏生
万物恣意长
每年,与蓬勃的夏季一起到来的,还有胜山工业企业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作为唯一一个以乡镇命名的“中国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胜山镇共有工商注册自行车配件生产企业百余家,盛产拨链器组、单级飞轮、多级飞轮等八大系列500多个品种。
当下,乘着这股“骑行热”的东风,镇内各家自行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抓住机遇,从产能提升、技术革新、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积极抢占市场先机。胜山镇则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以“两项整治”不断深化为牵引,有序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努力形成集约高效的产业新格局。
除此之外,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镇内轴承套圈、钢琴配件等行业同样发展势头迅猛。小镇工业,正以蓬勃之姿,朝着产业集群化、技术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的方向阔步迈进。
每临秋风起
采菱正当时
立秋过后,就到了红菱成熟上市的时节。正因为地域多水,河道蜿蜒,非常适宜红菱生长,胜山有着200多年的红菱种植历史,素有“红菱之乡”的美称,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手握“红菱”这张金名片,该镇打出一套组合牌,持续做深做实“菱”文章——以治水为契机,打造“生态治水-以菱兴水”的互动互补良性循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开发红菱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影响力,助农增收共富;延伸红菱产业链,建设红菱基地,带动乡村兴旺;深挖红菱文化内涵,举办采菱体验、菱角美食品尝、红菱民俗表演等特色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系列掷地有声的举措,让小镇的丰收之喜,已不限于秋季,更贯穿于全年。
秋远冬渐至
一年好景时
冬季,生活的节奏忽然慢了下来,此时,最适宜放缓脚步,感受小城的人文韵味与烟火气息。沿着四灶浦东岸,一路向南漫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水流潺潺、碧波微荡的美丽图景,再往深处走,还能与道路两旁的各色小店打个照面,不远处,错落有致的村社、干净整洁的村巷,光是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经过四灶浦拓疏工程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后的四灶浦沿江风情线。
当然,小镇的精彩蝶变并不只这一处。近年来,胜山镇投入3170万元打造农旅融合“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强化差异化、个性化定位,全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以此为契机,越来越多的村庄走上嬗变之路,呈现新气象、新活力。其中,胜东村、四灶村入选2024年度“慈溪市高品质水美乡村”,四灶村更成功创建为2024年浙江省未来乡村、慈溪市乡村振兴典范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四季流转中,这本工业、农业、生态、人文交织的“四时图鉴”仍在持续更新,不妨走进胜山,定格这四季的斑斓与灵动,感受这座小镇独有的灵气。全媒体记者 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