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发达的今天,金器店在商场或沿街店铺还是比较常见的,但专门从事金银器加工制作的老师傅就比较少了。在坎墩街道坎墩街里,还有一位坚守传统手工加工金银器的师傅,他叫胡全岳,今年72岁,从事传统金银器加工已有40余年,其制作的银器广受远近村民好评,许多客人慕名前来选购定制。
胡全岳的店不大,是一间窄长的屋子,门框上方写有“金银加工”四个大字。在店内陈旧的零售展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银器,有银戒指、银项链、银手镯、银脚镯、银耳坠等饰品。展柜旁边,就是胡师傅工作的地方,放置着铁墩、焊枪、电子秤、锤子、锉子等传统银匠的家当,胡师傅长年累月用这些老家什,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各种美器。
“制作银器大致要经过化银、捶打、拉丝、焊接、编织、錾刻、清洗等流程,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手艺人执著的坚守及不懈的努力。”说起制作银器,胡全岳自豪地表示,他的父亲自从在上海金器店学做伙计出徒后,就回到家乡做起了金银加工的行当,自己子承父业学有所成后于1991年在这里开了这家店,一直经营到现在。
胡全岳说,金银器加工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带着徒弟忙得甚至还要开夜工,后来随着机器加工金银饰品的兴起,他们这行就相对落寞了,不过,虽然纯手工金银器市场有所萎缩,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市场需求还在。
除了这些银饰品外,还有一些錾刻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银器格外引人注意,如以前每家每户建房上梁时都要用到的祝福上梁银钉、小孩出生后戴的长命锁等。“这些银器在民间有纳福迎吉保平安的作用,也是乔迁新居的吉祥之物,现在还有很多人前来购买,有的甚至还需要提前预订款式。”胡全岳指着展柜里的特制银器说道。
如今,进入古稀之年的胡全岳还在为当地或周边地区喜爱戴镯子、戒指以及其他饰品的老顾客打造精美的首饰,并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胡乐毅,目前父子俩一起打理着这家店铺。胡师傅笑着说,以前带过好几个徒弟,但是后来做这一行的纷纷转行,他儿子从十多岁开始学习金银器制作传统手艺,20多年了还在坚持,也算是把这门老手艺给传承了下来。
在大众眼里,相比商场里摆放的精美金饰、银饰,胡全岳店里售卖的首饰显得朴素很多。不过,在胡全岳看来,为周边居民打造精美实用的银器,将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全媒体记者 戎志虎 通讯员 吕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