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抖动水袖,好像在掸去身上的灰尘,这个动作通常用来表现角色的轻盈或优雅。”“肩膀不要抬起来,手指头用力伸直,压腕……”初见黄蜜蓉,她正在耐心地为学员们授课,学员们一个个学得很是认真,大家通过手腕的灵活运用,使水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黄蜜蓉是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市“乡村文化能人”、市“文艺村长”,也是“慈溪超有戏”2025金黄道地戏曲大会的推介官之一。她始终以传承戏曲艺术为己任,扎根乡村讲台,用生动的教学和热忱的推广,让传统戏曲文化在乡土间焕发新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乡村文化传播者。
黄蜜蓉是桥头镇五姓村人,从小热爱戏曲。“在我小时候,村里就有戏班子来做戏,那时候我还很小,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被舞台上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小生形象深深吸引,从此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越剧的种子。”黄蜜蓉说道,后来在家里经常跟妈妈一起看各种越剧的VCD碟片。上高中后,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唱段,参加校内外的比赛活动。
步入社会以后,黄蜜蓉抱着对越剧的热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否做一点与越剧相关,并且有意义的事情?”2017年,考虑到当时村里文艺形式比较单一,只有舞蹈队没有戏曲队,黄蜜蓉和五姓村原妇女主任一起建立了五姓戏曲队,她主要负责组织策划工作,还带领团队参加市里的大型活动。“这几年里不断地向专业老师学习,参加一些宁波市、慈溪市的专业培训,积累了经验以后,我就对小桥头村和其他村的一些文艺团队进行帮扶工作,指导戏曲爱好者越剧的基本身段、动作,编排集体节目,使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多姿多彩。现在整个团队的戏曲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我非常欣慰。”
“自古英雄出少年,越剧的传承当然也要从娃娃抓起。”黄蜜蓉告诉记者,近两年她还积极参与到戏曲进校园的工作中。她指着手机上的照片介绍道:“这是‘戏韵新苗’市戏剧家协会戏曲进校园走进宁大科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教学,让大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戏曲,感知戏曲的魅力。”
“我是小桥头村的,她是我们的‘文艺村长’,我们都叫她瑶瑶老师。”戏曲队学员余耀萍介绍,“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如果平时有想学的戏曲,发音不准或动作不到位,我们都会去请教瑶瑶老师。如果我们团队要排练节目,她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过来给我们指导。”余耀萍表示,因为“文艺村长”黄蜜蓉的到来,团队里热闹了不少,“以前我们的戏曲节目只有一个人的独唱或两个人的对唱,瑶瑶老师给我们排了很多集体节目,现在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了。”
“非常荣幸能担任‘慈溪超有戏’的戏曲推介官,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参加家门口的戏曲大会。同时,我也鼓励我的学员们积极报名参加,希望他们在此次活动中能够得到锻炼。”黄蜜蓉说,不少学员已经报名了“慈溪超有戏”,期待在“超有戏”舞台上看到大家更精彩的表演。全媒体记者 李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