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德清展开绿色生态文化长卷迎接一群特殊游客——全国助残日前夕,桥头镇30位残障人士在红马甲志愿者护航下,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之旅。桥头镇创新打造“文化+生态+非遗”助残专线,让残障人士有更多机会“走出去”了解异地文化脉络。
活动首站抵达千年水乡新市古镇,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依次参观了钟兆琳故居、沈铨故居等历史建筑,从斑驳的砖瓦与老物件中了解古镇名人事迹。江南蚕文化馆内,传统缫丝工具与蚕桑史料直观展现德清丝绸文化沿革;竹编非遗展区陈列的精巧竹器,更是让学员们沉浸式感知德清“匠艺之乡”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最美湿地”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里,学员们通过湿地科普馆的数字化展项了解生态保护成果。朱鹮保护基地里,珍稀鸟类的悠然姿态成为聚焦点。沿着湿地步道缓行,初夏绽放的波斯菊与鸢尾花构成缤纷画卷,学员们纷纷用手机记录自然之美。
“以前总觉得湿地、朱鹮这些词离我很远,像电视里才会出现的画面……今天它们突然‘活’在我眼前了。”肢体残疾人小余仰头望着朱鹮掠过花丛的轻盈身影说。
桥头镇残联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作为“我们的家园”助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地域限制,通过串联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让残疾人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体验多样文化景观。接下来,该镇还将联动更多优质文旅资源,搭建残疾人“走出去看世界”的常态化平台,让更多特殊群体共享家园建设成果,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蔡芳洁 潘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