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用业务员身份作掩护,在帮客户办理手机套餐时暗中实施转账盗刷,事情败露被判刑。
前段时间,金先生刚办完手机新套餐,便突然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您的账户支出2000元。”他满心疑惑,自己明明没有进行大额消费或转账操作,这钱怎么就莫名其妙被扣走了呢?意识到情况不对的金先生,立刻飞奔出去,拦下了刚刚为自己办理手机套餐的业务员阮某某,并迅速报了警。
民警很快赶到现场,阮某某却矢口否认自己转走了金先生的钱。直到民警从其手机中找到转账记录,才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阮某某是某手机运营商的外包业务员,日常工作就是上门推销公司的手机套餐。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中,阮某某发现部分客户对他这个有着“官方身份”的业务员十分信任。“特别是一些不太懂如何操作手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我说什么他们都同意,也不问东问西,一点疑心都没有。”阮某某交代,发现这一情况后,他心生邪念,萌生了盗刷他们微信钱财的想法。
此后,在操作客户手机时,阮某某会先将客户的手机屏幕亮度调低,营造出一种正常操作的假象。然后,趁客户不注意,偷偷用客户的手机扫描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输入支付金额后,又以确认业务为由,诱导客户输入支付密码,或者让客户配合人脸、指纹识别,待钱款转出后再偷偷删掉转账记录、归还手机。一番操作下来短短几分钟,数千元就轻松落入了他的口袋。
经查,今年3月至4月期间,阮某某采用上述手段3次盗刷客户资金,总金额7000元。近日,经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阮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数字化时代,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也是重要的支付工具。面对便捷的上门服务,仍应保持必要的警惕。在允许他人操作自己的手机时,视线务必紧盯屏幕,尤其要注意突然出现的支付或扫码界面,一旦察觉资金异常,立即通过支付平台冻结账户并及时报警。
全媒体记者 杨昀 实习生 郑昊 通讯员 谢汶婷 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