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的杭州湾,海风轻拂,波光粼粼。在距离海岸数公里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海上施工平台,工段长范广志沿着159号主塔的钢制爬模稳步向上,不时停下脚步检查钢筋绑扎情况。
这个国庆假期,中交二航局的千余名建设者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施工一线。“国庆这段时间天气晴好,我们正抓紧推进主塔施工,确保按期完成节点目标。”范广志边说边记录着施工数据。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通苏嘉甬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大桥连接嘉兴海盐与宁波慈溪,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通车。眼下,大桥建设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阶段。在广阔的海面上,数百个桥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勾勒出大桥的雄伟轮廓。其中,南航道桥的159号、160号两座主塔更是整个工程的“脊梁”,以每周一节的速度向上“生长”。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159号主塔上游塔柱的第五节段。”范广志向记者介绍,在这里,海风明显强劲了许多,工人们正利用早晨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钢筋绑扎作业。按照“七天完成一节塔柱”的施工节奏,工人们需要在十月中旬完成第六节塔柱的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
海上施工环境复杂,温湿度、盐度等自然条件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00后技术员薛乃义虽然今年7月份刚刚参加工作,却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每天穿梭在上下游塔柱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施工细节。
“海上环境特殊,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薛乃义说,“钢筋套筒的连接必须严丝合缝,预制件的安装角度要反复校核。建造大桥就像完成一件精密的艺术品,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
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工艺。范广志指着正在施工的塔柱说:“由于塔柱下半部分有向外倾斜的角度,传统的液压爬模施工面临很大挑战。我们通过多次研讨和模拟计算,与生产厂家共同改进了爬模挂座的结构形式,确保模板能够安全、精准地爬升到预定位置。”
“海上施工窗口期很宝贵,我们必须争分夺秒。”项目经理助理孙嘉维一边通过对讲机协调各工点工作,一边说道。虽然海上条件艰苦,但看着大桥一天天成型,他感到无比自豪。
范广志望着正在不断长高的主塔,充满信心地说:“虽然任务重、时间紧,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等到大桥通车的那一天,我们这些建设者一定会感到无比骄傲。”
碧海蓝天之间,两座主塔巍然矗立,见证着建设者们的汗水与智慧。这座未来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将成为中国高铁技术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