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最后浇筑情况!”昨日凌晨,在风急潮涌的杭州湾海面上,伴随着项目现场负责人兰新春一声令下,最后一方混凝土在探照灯的强光下缓缓注入模板。奋战了11个小时的中交二航局工段长范广志抹了把汗,对身旁的同事笑道:“成了!咱们这座塔的‘铁肩膀’,总算挑起来了!”
这一刻,标志着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航道桥首个下横梁浇筑圆满完成,意味着南航道桥南主塔成功由“向上生长”的下塔柱施工,转入中塔柱施工新阶段,为这座世界级跨海大桥的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通甬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此次取得突破的南航道桥全长814.5米,主跨达364米,采用坚固的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结构,矗立于海中的南北两座主塔是其核心受力支撑。
本次浇筑的下横梁,位于主塔下塔柱与中塔柱的交界处,是主塔结构中的“脊梁”。它如同“挑山工的扁担”,未来将直接挑起巨大的铁路桥面,并把列车运行的荷载稳稳传递至塔身与深海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施工的南主塔下横梁为单箱单室矩形截面,需要浇筑C55高性能混凝土总量达1153立方米,施工团队分两次浇筑完成,首次浇筑已于9月19日完成。与此同时,北主塔的下横梁首次浇筑也已提上日程,预计将于11月30日实施。
杭州湾以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复杂施工环境著称,具有大潮差、急流速、深厚淤泥等自然挑战,给海上施工带来了极大难度和高安全风险。特别是针对下横梁这样的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温度控制不当极易产生裂缝。为此,项目团队超前策划,在本次连续11小时的浇筑作业中,于塔身内部布设了冷却水管,并结合智能温控系统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测与调控,有力保障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结构的长久耐久性。
通苏嘉甬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10座车站。项目建成后,将与多条高铁线路相连,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布局,方便沿线人民群众出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张玲萍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