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走在观海卫镇的大街小巷,不少居民发现,以往“一位难求”的公共停车场悄然变了模样——车辆进出有序,车位布局合理,崭新的充电设施也已“上岗”。这一变化,源于该镇全面推进的“家门口的停车场”建设。通过盘活存量、挖掘增量、做大总量“三管齐下”,观海卫镇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智能的交通新格局。
曾经,公共停车场设施陈旧、车位周转效率低,是困扰居民出行的“老大难”。为破解这一难题,观海卫镇对辖区内10个公共停车场、共计640个停车位展开全面梳理,引入专业第三方实施统一改造与规范运营。清理长期滞留车辆、优化场内交通流线、配建智能充电设施、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一系列举措让停车场旧貌换新颜,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也让居民停车体验大幅改善。“预计今年底前,这些场地的建设与设备升级将全面完成,正式投运后,平均车位周转率有望提高3至5倍,居民停车将更加省时、省心。”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提升既有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观海卫镇巧用“错时共享”模式,缓解“潮汐式”停车压力。在非工作时间,部分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内部停车场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互补。目前,师桥公路管理站等3家单位已试点推出180余个有偿共享车位,覆盖周边3个居民小区和2处商业街区。共享车位整体使用率高达80%,周边路段违停现象也随之下降约40%。这一创新做法,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也为居民夜间、周末停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存量”与“增量”之外,观海卫镇更着眼于“做大总量”,系统性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今年以来,该镇组织开展全域停车资源摸排10余次,精准锁定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研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联合城建、三产服务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锚定“三年新增停车位1300个、攻坚1800个,配套公共充电桩50枪以上”的目标,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多种方式,持续扩大停车供给。与此同时,一幅“智慧停车”的蓝图也已擘画并启动实施。全镇正顶层设计停车信息管理平台,未来将打通数据壁垒,接入主流导航系统,实现“实时查、预约停、一键达”等便捷功能。一个高效、智能的静态交通体系初现雏形,居民出行将更加“心中有数”、畅行无阻。
“现在停车方便多了,路上也顺畅了,出门心情都变好了。”这已成为许多观海卫镇居民的共同感受。从盘活存量资源到拓展共享空间,从增加车位供给到建设智慧平台,观海卫镇以“停车有位”推动“出行有序”,让美丽城镇的交通环境更加宜居、更有温度。
全媒体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史成科 黄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