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从小在杨梅树下长大的“梅三代”戚军洋,现已是我市戚源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曾获慈溪市十佳农创客、慈溪市十佳新农人创业之星,今年又入选了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典型案例。返乡10余年,在田野种下了梦想,也种出了未来。
核心观点:
青年入乡,不止是创业,更是一种乡村信仰。
“我给品牌取名‘原来梅有’,杨梅的梅,其中便包含着自己的初心,回到家乡,在杨梅产业上,去做原来没有人做的事,去创造原来没有的产品,去成为原来没有的那个人。”我是农民演说家戚军洋,2014年,父亲的一句“熟透的杨梅,全掉在地上了”让我心里很疼。那是家乡的味道,是几代人的辛苦。于是我决定,回到山里,回到那片长满杨梅的山坡。
创新:让技术扎根山林
传统杨梅怕雨、怕热、怕运输。过去,果农常说“看天吃饭、看雨流泪”。现在,我们建起了脚手架式避雨棚及保温促早大棚,用上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还探索设施化、数字化种植,让山地果园也能科学管理。同时我们承接科技项目,深入研究杨梅保鲜技术,多次赴国内外引入先进技术,建设冷链设施,相关保鲜技术荣获浙江省农民丰收奖。我们用科技,让果树懂天意;用设施,让果农有底气。绿水青山之间,农业科技的光开始闪亮。
电商:让杨梅飞出山
杨梅成熟只有二十来天,我们的销售时间被天生“限时”。怎么办?我想到了电商。我们开设了“原来梅有”旗舰店,拍摄短视频内容,做起了直播,冷链包装、空运配送,让慈溪杨梅24小时从山头飞上全国的餐桌,我个人还因此荣获“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
过去,果农守着山;现在,产业连着网。我们把杨梅卖成故事,把乡村卖成品牌,让周边一千余户农户年均增收五千元以上。
延伸:一颗杨梅的四季梦想
有人问我:杨梅只有一个月能卖,其他时间你干什么?我说:我们让一颗杨梅有了“四季生命”。五年内,我们做出杨梅汁、杨梅果茶、杨梅果酒、杨梅果干等多款深加工产品。开发文创礼盒、伴手礼、非遗体验,让一颗杨梅变成一个产业,让“短季节”变成“长效益”。这就是三产融合,这就是青年的创新。
从“卖原果”到“卖生活”,从“种杨梅”到“做产业”,我们在田野里种下了梦想,也种出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