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匡堰镇弗雷农场新建的智慧玻璃大棚,眼前不见传统田垄,一株株草莓在高架上一字排开,绿意盎然的枝叶间,已有点点白花与青涩的果实探出头来。作为我市首个农业生物多样性农场的最新力作,这个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空中草莓”项目已完成核心改造,以科技感十足的新面貌,开启一场农旅融合的“甜蜜”实践。
为突破传统种植的局限,农场投入约60万元专项资金,打造了这一核心种植区。这里彻底告别了泥土,采用先进的高架基质栽培模式,以泥炭、椰糠等调配的专属“营养配方”为草莓提供生长温床,从源头规避了土传病害的风险。“我们不仅让草莓‘住’进空中公寓,还为它们配备了‘智能管家’。”农场负责人吴吉介绍。环顾四周,智能灌溉系统正精准滴灌,环境调控系统与二氧化碳自动补充设备协同运作,持续优化着棚内的温湿度和光合作用条件。这套全方位的科技组合拳,为草莓营造出一个近乎理想的生长环境,牢牢筑起了品质根基。
“空中草莓”模式带来的变革是直观的。从生产端看,高架栽培使植株通风透光更均匀,果实着色与甜度表现更佳,同时农事操作高度便利,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从消费端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彻底改变了采摘体验——游客无需弯腰俯身,站立即可轻松采摘;洁净无土的生长环境,也完美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的高要求。
目前,空中草莓长势喜人,已进入成熟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这批品质优良的草莓将主要面向亲子家庭与休闲游客,通过“采摘体验+精品零售”的双轨模式推向市场。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弗雷农场一个崭新的特色营收增长极,显著提升了其市场辨识度与竞争力,更是匡堰镇深化农旅融合、完善乡村产业链的一次生动探索。
“‘空中草莓’项目是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典型实践,它成功地将科技创新力转化为产业效益,为农场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镇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匡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此类创新项目,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更深层次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陈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