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位于匡堰镇南部的倡隆村,为纪念革命烈士伍倡隆而得名。如果用无人机航拍,你会看到它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山围村、村围田”格局:村在山中、田在村中,源自邵岙水库的游泾江由南而北流经村庄,汇入东横河,从大竹园水库而下的灌溉溪涧纵横阡陌,串联起整个村庄,一派绿水环绕、青山作伴的田园风光。去年,该村入选慈溪市首批A级景区村庄,人均收入超过匡堰镇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百万元。
从地理位置闭塞、交通不便的红色山村,到如今生态宜居、生活富足的小康示范村,倡隆村的振兴秘诀是什么呢?
“若要富,先修路。”村书记龚建立脱口而出。眼下的倡隆村主要通过两条公路对外联系,它们分别是南北向连接匡堰镇和中心城区的寺马线、东西向串联起慈溪南部众多特色村镇和风景名胜区的横筋线。未来,这两条公路还将向西延伸,通过胜陆高架连接横河镇至慈溪城区。
而三四十年前的倡隆村,周边没什么像样的公路,对外交通只能以“闭塞”来形容。 69岁的村民胡志道告诉记者,那时家家户户在田里种水稻、山上栽杨梅,夏天要从游泾江上坐船到余姚火车站,才能把鲜杨梅销往上海、杭州,每斤也就卖个五六毛。80来岁的戚惠康曾在村里开过十几年百货商店,也说当年全靠省吃俭用自给自足,“村民消费能力低,商店生意一般。”
2002年横筋线改建, 2003年寺马线升级改造…… “路好了,不光村里人外出打工、上班方便了,运输也便利了很多,山里的特产运到外面卖,渐渐有了名气,满载上海游客的杨梅观光大巴来了,农家乐办起来了,村庄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机遇。”龚建立说,借着各种政策的东风,村庄环境变整洁了,村民生活条件改善了,近几年,搞农田连片承包、办农家乐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如今的倡隆村,地理位置优越,成了游客进入南部沿山旅游精品线的必经节点,也是上林湖-鸣鹤风景名胜区的门户。公路两旁都是白墙青瓦的气派楼房,庭院中花草争妍斗丽,农田里溪涧潺潺;南山脚、楝树下, “网红”花海争奇斗艳;小巧的村落公园、整齐的停车场和洁净的公厕,令游人仿佛置身精雕细琢的景区之中。
在千峰翠色里,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沿山线上,一年到头车水马龙,村民自营的“杨梅树下土菜馆”生意兴隆,回头客不断;杨梅时节,浙大毕业的回乡年轻人就做起电商生意,收购村里散户的杨梅,重新分拣、包装,通过顺丰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据说,短短几周,盈利率比她自家办厂还高。
如果说,交通发达、生态宜居是倡隆乡村振兴的基础,那么,悠久的青瓷文化底蕴则是它可持续发展的“魂”。在这里,不仅散落着金鸡岙、瓦片滩、牧羊山、小姑岭等上林湖越窑遗址,还拥有曾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寺龙口窑址、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历时四年建成的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传承园也即将投用……今后,倡隆将继续打造既富有山水田园特色、又能传承弘扬青瓷文化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让更多人看得见风景、留得住乡愁。
村(社区)小档案:
倡隆村地处匡堰镇南2.5公里,东临上林湖,南与乾炳村接壤,西与横河镇交界,北与龙舌村相连,2000年9月由原来的倡隆、妙山和东岙三个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6.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11人。曾被评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小康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宁波市绿色村庄、宁波市文明村庄。■全媒体记者 陈益维